詞語分開解釋
一龍 : 1.《三國志·魏志·華歆傳》"議論持平,終不毀傷人"裴松之注引三國魏魚豢《魏略》:"歆與北海邴原﹑管寧俱游學,三人相善,時人號三人為'一龍',歆為龍頭,原為龍腹,寧為龍尾。"后用作典實。一龍一豬是什么意思
喻二人相去懸殊。 國語辭典比喻人的賢與不肖,相去懸殊。唐.韓愈〈符讀書城南〉詩:「三十骨骼成,乃一龍一豬。」
一龍一豬的網絡解釋
【詞語】一龍一豬
【拼音】yī lóng yī zhū
【釋文】一龍一豬,是一個勸學的成語,比喻同一個起跑線的兩個人,長大后卻相差懸殊,高下判別極大。
【例句】他家有兩個孩子,哥哥很優秀,弟弟卻笨的很,簡直就是現實版的一龍一豬啊~
【典故】韓愈《符讀書城南》,韓愈有個兒子叫韓符,打小就不愛讀書!于是,韓愈就寫了一首詩勸勉兒子:
兩家各生子,提孩巧相如。
少長聚嬉戲,不殊同隊魚。
三十骨骼成,乃一龍一豬。
【同義詞】天壤之別
生僻成語小百科
梟蛇鬼怪 比喻丑惡之徒。 »
貴不期驕 謂顯貴的人盡管不希望自己染上驕恣專橫的習氣,但它仍然在不知不覺中滋長起來了。語本《書·周官》:“位不期驕,祿不期侈。”孔傳:“貴不與驕期,而驕自至;富不與侈期,而侈自來,驕侈以行己,所以速亡。” »
朝穿暮塞 比喻頻繁地興建房屋。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