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語分開解釋
土龍 : 1.用土制成的龍。古代用以乞雨。2.蚯蚓的別稱。3.鼉的別稱。見陸佃《埤雅.釋魚》引宋李石《續(xù)博物志》。芻狗 : 1.古代祭祀時用草扎成的狗。《老子》:"天地不仁﹐以萬物為芻狗;圣人不仁﹐以百姓為芻狗。"魏源本義:"結芻為狗﹐用之祭祀﹐既畢事則棄而踐之。"《莊子.天運》:"夫芻狗之未陳也﹐盛以篋衍﹐巾以文繡﹐尸祝齊戒以將之;及其已陳也﹐行者踐其首脊﹐蘇者取而爨之而已。"陸德明釋文引李頤曰:"芻狗﹐結芻為狗﹐巫祝用之。"后因用以喻微賤無用的事物或言論。
土龍芻狗是什么意思
土做的龍,草扎的狗。比喻名實不相副。
國語辭典泥塑的龍,草扎的狗。比喻名不副實。《三國志.卷四二.蜀書.杜微傳》:「曹丕篡弒,自立為帝,是猶土龍芻狗之有名也。」
生僻成語小百科
斐然向風 見“斐然鄉(xiāng)風”。 »
國不堪貳 國家受不了兩屬情況的存在。 »
兇喘膚汗 形容疲乏到極點。 »
地崩山摧 土地崩裂,山嶺倒塌。多形容巨大變故。 »
乳間股腳 比喻自以為安全的處所。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