量出制入的網絡解釋
量出制入,根據國家每年所需要的經費來規定相應的科征收入的財政原則。《漢書·食貨志上》就有“量吏祿,度官用,以賦于民”的記載。但這時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。在唐代,楊炎才正式提出“量出制入”的口號。《舊唐書·楊炎傳》記他建議推行“兩稅法”時說:“凡百役之費,一錢之斂,先度其數而賦于人,量出以制入。
成語解釋 | 量:估量;制:規定。估量支出情況再定其收入之道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《新唐書·楊炎傳》:“凡百役之費,一錢之斂,先度其數而賦于人,量出制入。” |
常用程度 | 一般成語 |
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成語用法 | 作謂語;用于管理 |
成語結構 | 連動式成語 |
產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|
成語辨形 | |
近義詞 | 量出為入 |
反義詞 | 量入為出 |
成語例子 | |
成語謎語 |
量出制入,根據國家每年所需要的經費來規定相應的科征收入的財政原則。《漢書·食貨志上》就有“量吏祿,度官用,以賦于民”的記載。但這時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。在唐代,楊炎才正式提出“量出制入”的口號。《舊唐書·楊炎傳》記他建議推行“兩稅法”時說:“凡百役之費,一錢之斂,先度其數而賦于人,量出以制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