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語分開解釋
一唱 : 1.謂一聲歌唱。三嘆 : 1.亦作"三嘆"。2.多次感嘆,形容慨嘆之深。
一唱三嘆是什么意思
見“[[一倡三嘆]]”。
國語辭典一人唱而三人隨著發出贊嘆之聲,予以應和。《文選.陸機.文賦》:「雖一唱而三嘆, 固既雅而不艷。」唐.李善.注:「唱,發歌句者;三嘆,三人從而嘆之。」也作「三嘆」、「一倡三嘆」。
比喻詩文優雅宛轉,韻味綿延。宋.蘇軾〈和蔡景繁海州石室〉詩:「長篇小字遠相寄,一唱三嘆神凄楚。」也作「一倡三嘆」。
成語解釋 | 原指宗廟的樂曲;一個人唱;三個人贊嘆應和。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先秦 荀況《荀子 禮論》:“清廟之歌,一倡而三嘆也。” |
常用程度 | 常用成語 |
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成語用法 | 聯合式;作謂語、賓語、分句;含褒義 |
成語結構 | 聯合式成語 |
產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一,不能讀作“yì”。 |
成語辨形 | 唱,不能寫作“昌”。 |
近義詞 | 字正腔圓 、余音繞梁、繞梁三日 |
反義詞 | 驢鳴狗吠 |
成語例子 | 他故作閑適,來掩蓋他的失意,借這一唱三嘆來發發牢騷。 |
成語謎語 |
見“[[一倡三嘆]]”。
國語辭典一人唱而三人隨著發出贊嘆之聲,予以應和。《文選.陸機.文賦》:「雖一唱而三嘆, 固既雅而不艷。」唐.李善.注:「唱,發歌句者;三嘆,三人從而嘆之。」也作「三嘆」、「一倡三嘆」。
比喻詩文優雅宛轉,韻味綿延。宋.蘇軾〈和蔡景繁海州石室〉詩:「長篇小字遠相寄,一唱三嘆神凄楚。」也作「一倡三嘆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