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語分開解釋
夏五 : 1.喻文字有殘缺。郭公 : 1.布谷鳥的別稱。布谷鳴聲如呼"郭公",故稱。2.傀儡。
夏五郭公是什么意思
"夏五"及"郭公"均為《春秋》經文脫漏之處。《春秋.桓公十四年》:"夏五。"杜預注:"不書月,闕文。"又《莊公二十四年》:"郭公。"杜預注:"無傳,蓋經闕誤也。"后因以"夏五郭公"比喻文字有殘缺。 國語辭典比喻缺漏的文字。參見「郭公夏五」條。
夏五郭公的網絡解釋
夏五郭公是一個漢語成語,在《春秋》一書中,夏五后缺月字,郭公下未記事,以此用來比喻文字脫漏。
成語解釋 | 《春秋》一書中,“夏五”后缺“月”字,“郭公”下未記事。比喻文字脫漏。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《春秋·桓公十四年》:“十有四年春正月,公會鄭伯于曹。無冰。夏五。”《春秋·莊公二十四年》:“冬,戎侵曹。曹羈出奔陳。赤歸于曹。郭公。” |
常用程度 | |
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成語用法 | 作賓語、定語;指文字脫漏 |
成語結構 | 偏正式成語 |
產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|
成語辨形 | |
近義詞 | |
反義詞 | |
成語例子 | |
成語謎語 |
比喻缺漏的文字。參見「郭公夏五」條。
夏五郭公是一個漢語成語,在《春秋》一書中,夏五后缺月字,郭公下未記事,以此用來比喻文字脫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