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語分開解釋
伊戚 : 1.語出《詩.小雅.小明》:"心之憂矣,自詒伊戚。"后遂以"伊戚"指煩惱﹑憂患。自貽伊戚是什么意思
見"自詒伊戚"。 國語辭典自己招致禍患。《北齊書.卷三.文襄帝紀》:「空使身有背叛之名,家有惡逆之禍,復宗絕嗣,自貽伊戚。」《隋唐演義.第五一回》:「今日弄得東飄西蕩,子不認母,節不成節,樂不成樂,自貽伊戚如此。」也作「自詒伊戚」。
成語解釋 | 貽:遺留;伊:此;戚:憂愁,悲哀。比喻自尋煩惱,自招憂患。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《詩經 小雅 小明》:“心之憂矣,自詒伊戚。” |
常用程度 | |
感情色彩 | 貶義成語 |
成語用法 | 主謂式;作謂語、定語;含貶義 |
成語結構 | 主謂式成語 |
產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|
成語辨形 | |
近義詞 | 自詒伊戚 、自尋煩惱 |
反義詞 | |
成語例子 | 審得甄廷詔誤用藥而死于淫,春花婢醉匯事而死于悔,皆自貽伊戚,無為可抵。(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八) |
成語謎語 |
自己招致禍患。《北齊書.卷三.文襄帝紀》:「空使身有背叛之名,家有惡逆之禍,復宗絕嗣,自貽伊戚。」《隋唐演義.第五一回》:「今日弄得東飄西蕩,子不認母,節不成節,樂不成樂,自貽伊戚如此。」也作「自詒伊戚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