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誠布公是什么意思
坦率誠懇,真心相待
國語辭典語本《三國志.卷三五.蜀書.諸葛亮傳》:「諸葛亮之為相國也,撫百姓,示儀軌,約官職,從權制,開誠心,布公道。」比喻誠意待人,坦白無私。宋.文天祥〈己未上皇帝書〉:「宰相以其開誠布公之歲月,弊弊焉于調遣科降之間。」也作「推誠布公」。近坦懷相待﹑推心置腹﹑肝膽相照﹑開心見誠反鉤心斗角﹑爾虞我詐
成語解釋 | 開誠:敞開胸懷;表示誠意;布公:公正無私地發表自己的見解。指坦白無私、誠懇公正地亮出自己的見解。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晉 陳壽《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評論》:“諸葛亮之為相國也……開誠心,布公道。” |
常用程度 | 常用成語 |
感情色彩 | 褒義成語 |
成語用法 | 聯合式;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含褒義 |
成語結構 | 聯合式成語 |
產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誠,不能讀作“cénɡ”。 |
成語辨形 | 誠,不能寫作“城”或“成”;公,不能寫作“工”。 |
近義詞 | 待人以誠、開誠相見 、襟懷坦白 |
反義詞 | 勾心斗角 、爾虞我詐 |
成語例子 | 上頭的公事是叫地方官時時接見商人,與商人開誠布公,聯絡一氣。(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五十四回) |
成語謎語 | 包大人的告示 |
坦率誠懇,真心相待
國語辭典語本《三國志.卷三五.蜀書.諸葛亮傳》:「諸葛亮之為相國也,撫百姓,示儀軌,約官職,從權制,開誠心,布公道。」比喻誠意待人,坦白無私。宋.文天祥〈己未上皇帝書〉:「宰相以其開誠布公之歲月,弊弊焉于調遣科降之間。」也作「推誠布公」。近坦懷相待﹑推心置腹﹑肝膽相照﹑開心見誠反鉤心斗角﹑爾虞我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