悖入悖出是什么意思
悖入:來路不正。用不正當手段得來的財物,又被別人以不正當手段奪去
國語辭典以不正當手段得來的財物,又被人巧奪或胡亂花掉。語本《禮記.大學》:「貨悖而入者,亦悖而出。」亦可比喻做出背理的行為,自然有背理的報應。清.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.卷一四.槐西雜志四》:「神以為悖入悖出,自作之愆。殺人人殺,相酬之道,置不為理也。」
成語解釋 | 悖:違背、胡亂。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財物,也會被別人用不正當的手段拿去。胡亂弄來的錢又胡亂花掉。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西漢 戴圣《禮記 大學》:“是故財聚則民散,財散則民聚。是故言悖而出者,亦悖而入,貨悖而入者,亦悖而出。” |
常用程度 | |
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成語用法 | 聯合式;作謂語、補語;指人不能擁有不義之財 |
成語結構 | 聯合式成語 |
產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|
成語辨形 | |
近義詞 | 因果報應 |
反義詞 | |
成語例子 | 訴者多矣。神以為悖入悖出,自作之愆;殺人人殺,相酬之道,置不為理也。(清 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 槐西雜志四》) |
成語謎語 | 來得容易去得快 |
悖入:來路不正。用不正當手段得來的財物,又被別人以不正當手段奪去
國語辭典以不正當手段得來的財物,又被人巧奪或胡亂花掉。語本《禮記.大學》:「貨悖而入者,亦悖而出。」亦可比喻做出背理的行為,自然有背理的報應。清.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.卷一四.槐西雜志四》:「神以為悖入悖出,自作之愆。殺人人殺,相酬之道,置不為理也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