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語分開解釋
怙惡 : 1.堅持作惡。不悛 : 1.不悔改。
怙惡不悛是什么意思
堅持作惡,不肯改悔。語本《左傳?隱公六年》:“長惡不悛,從自及也。”
國語辭典有過惡卻不肯悔改。《宋史.卷二六六.王化基傳》:「若授以遠方牧民之官,其或怙惡不悛,恃遠肆毒,小民罹殃,卒莫上訴。」《東歐女豪杰.第二回》:「野蠻政府,怙惡不悛,偏要和我們為難。」也作「怙惡不改」。近惡性難改反改過自新,洗心革面,從善如流,聞過則喜
成語解釋 | 一貫作惡;屢教不改。怙:堅持;悛:悔改。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隱公六年》:“長惡不悛,從自及也。雖欲救之,其將能乎?” |
常用程度 | |
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成語用法 | 連動式;作賓語;含貶義 |
成語結構 | 連動式成語 |
產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怙,不能讀作“ɡū”;也不能讀作“ɡǔ”;惡,不能讀作“ě”或“wù”;悛,不能讀作“jùn”。 |
成語辨形 | 怙,不能寫作“ 枯”或“估”;悛,不能寫作“俊”。 |
近義詞 | 死不改悔 、罪大惡極 |
反義詞 | 翻然悔悟 、痛改前非 |
成語例子 | 對這個怙惡不悛的慣犯,必須嚴加懲處。 |
成語謎語 |
堅持作惡,不肯改悔。語本《左傳?隱公六年》:“長惡不悛,從自及也。”
國語辭典有過惡卻不肯悔改。《宋史.卷二六六.王化基傳》:「若授以遠方牧民之官,其或怙惡不悛,恃遠肆毒,小民罹殃,卒莫上訴。」《東歐女豪杰.第二回》:「野蠻政府,怙惡不悛,偏要和我們為難。」也作「怙惡不改」。近惡性難改反改過自新,洗心革面,從善如流,聞過則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