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語分開解釋
白衣 : ①古代平民穿白布衣,因指沒有取得功名的人。②代稱俗人,與佛教徒穿黑衣相區別。公卿 : ①三公和九卿的簡稱:出則事公卿。②泛指高官:為君子矣,雖不為公卿,無害也。
白衣公卿是什么意思
1.唐代推重進士的稱號。 國語辭典不由進士出身的公卿大夫。五代漢.王定保《唐摭言.卷一.散序進士》:「進士科,始于隋大業中,盛于貞觀、永徽之際。縉紳雖位極人臣,不由進士者,終不為美,以至歲貢常不減八九百人。其推重謂之『白衣公卿』,又曰『一品白衫』。」
成語解釋 | 古時指進士。唐代人極看重進士,宰相多由進士出身,故推重進士為白衣卿相,是說雖是白衣之士,但享有卿相的資望。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五代 王定保《唐摭言 卷一 散序進士》:“盛于貞觀、永徽之際,縉紳雖位極人臣,不由進士者,終不為美,以至歲貢常不減八九百人,其推重謂之‘白衣公卿’,又曰‘一品白衫’。” |
常用程度 | |
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成語用法 | 聯合式;作賓語;指古代讀書人 |
成語結構 | 偏正式成語 |
產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|
成語辨形 | |
近義詞 | 白衣卿相 |
反義詞 | |
成語例子 | |
成語謎語 |
不由進士出身的公卿大夫。五代漢.王定保《唐摭言.卷一.散序進士》:「進士科,始于隋大業中,盛于貞觀、永徽之際。縉紳雖位極人臣,不由進士者,終不為美,以至歲貢常不減八九百人。其推重謂之『白衣公卿』,又曰『一品白衫』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