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語分開解釋
放牛 : 1.把牛散放掉,住其所往。2.牧牛。歸馬 : 1.見"歸馬放牛"。
放牛歸馬是什么意思
語本《書.武成》:"乃偃武修文,歸馬于華山之陽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"。后以"放牛歸馬"比喻不再用兵。 國語辭典語本《書經.武成》:「乃偃武修文,歸馬于華山之陽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」比喻休兵不戰(zhàn),一片太平氣象。清.侯方域〈贈季弟序〉:「往吾祖父遭明代盛時,二百年之間,放牛歸馬,天下習之,士非登甲科不貴。」
成語解釋 | 把作戰(zhàn)用的牛馬牧放。比喻戰(zhàn)爭結束,不再用兵。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《尚書 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歸馬于華山之陽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 |
常用程度 | 一般成語 |
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成語用法 | 聯(lián)合式;作謂語、定語;指不再用兵 |
成語結構 | 聯(lián)合式成語 |
產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|
成語辨形 | |
近義詞 | 偃武修文 |
反義詞 | |
成語例子 |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21回:“好容易海晏河清,放牛歸馬。” |
成語謎語 |
語本《書經.武成》:「乃偃武修文,歸馬于華山之陽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」比喻休兵不戰(zhàn),一片太平氣象。清.侯方域〈贈季弟序〉:「往吾祖父遭明代盛時,二百年之間,放牛歸馬,天下習之,士非登甲科不貴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