呆板 死板;不靈活,不生動:表情呆板|畫面很呆板。
法人
做作 裝模作樣:百般做作。
尷尬 ①行為、神態不正常;窘態:那副窘相多尷尬。 ②處境困難,難以應付:那時真尷尬|進退兩難,處境尷尬。
矜持 拘謹;拘束:他第一次上臺發言,顯得有點~。
拘謹 (言語、行動)過分謹慎;拘束:他是個~的人,從不和人隨便談笑。
拘束 ①對人的言語行動加以不必要的限制;過分約束:不要~孩子的正當活動。 ②過分拘束自己,顯得不自然:她見了生人,顯得有點~。
勉強 1.亦作"勉強"。 2.盡力而為。 3.能力不足而強為之。 4.心中不愿而強為之。 5.使人去做他不愿做的事。 6.牽強,理由不充足。 7.將就;湊合。
牽強 勉強;生拉硬扯:人之才性,各有能否,不可牽強|這條理由未免過于牽強。
人造 1.人工制造。與"天然"相對。
造作 1.制造;制作。 2.指制造﹑制作之物。 3.偽造。 4.謊言,謠言。 5.做作。
板滯 (文章、圖畫、神情等)呆板:兩眼~。
生硬 ①強硬;不柔和:態度生硬。 ②勉強;不自然:這個典故用得比較生硬。也指不熟練:白大夫用生硬的中國話問剛做過手術的傷員道:“好不好?”
人為 ①人力所為;人做的:天自出巧非人為|事在人為。 ②人造成的:人為的障礙。
人工 ①人為;人做的。與“自然”、“天然”相對:人工降雨|人工取火|根須茁壯,枝葉繁茂,豈是人工做得出來的。 ②人力;用人力做的工。與“機械力”相對:人工開成的渠|拖拉機來不及運,還得用人工挑。 ③勞工;傭工:派人工進山砍伐|貧居乏人工,灌木荒余宅。 ④量詞。一個人工作一天的量:做一張書桌要用三個人工|算一下打口井要多少人工。
①即“自然界”。廣義指具有無窮多樣性的一切存在物,與宇宙、物質、存在、客觀實在等范疇同義,包括人類社會。狹義指與人類社會相區別的物質世界。通常分為非生命系統和生命系統。被人類活動改變了的自然界,通常稱為第二自然或人化自然。
②天然而非人工的:自然銅|自然力|自然風光|自然資源。
③自然而然;按事物內部規律發展變化:自然免疫|順其自然|自然消亡|他自然能想出辦法來。
④自若,不拘束,不呆板:動作自然|表情自然|他表演得很自然。
⑤副詞。當然:你是他父親,他自然聽你的|你去請他,他自然會來。
⑥連詞。表示轉折:我們不能過分強調條件,自然,也不能不講條件|寫文章要注意表達形式,自然,更重要的還是內容。
(1)
改造自然
自然之理也。——宋· 歐陽修《新五代史·伶官傳》
擇于自然。——[英]赫胥黎著、 嚴復譯《天演論》
近于自然。——蔡元培《圖畫》
(2)
(3) 屬于或關于自然界的、存在于或產生于自然界的、非人為的
自然現象
自然之驗。——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
(4) 不勉強,不拘束,不呆板
他的動作很自然
復得返自然。(指無拘無束的田園生活)。——晉· 陶淵明《歸園田居》
自然蛾眉。——唐· 李朝威《柳毅傳》
(5) [natually;in the ordinary course of events]∶不經人力干預而自由發展
聽其自然
(6) [of course;naturally]∶當然
帶露折花,色香自然要好得多。——魯迅《朝花夕拾》
(1).天然,非人為的。《老子》: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”《后漢書·李固傳》:“夫窮高則危,大滿則溢,月盈則缺,日中則移。凡此四者,自然之數也。”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注·河水三》:“山石之上,自然有文,盡若虎馬之狀,粲然成著,類似圖焉。” 宋 歐陽修 《明用》:“物無不變,變無不通,此天理之自然也。”
(2).不勉強,不拘束,不呆板。《后漢書·郎顗傳》:“臣伏見光祿大夫 江夏 黃瓊 ,耽道樂術,清亮自然,被褐懷寶,含味經籍。” 宋 秦觀 《次韻何子溫》:“談笑自然群吏肅,何須酒后 次公 狂。” 巴金 《春》十二:“她很激動,不覺微微地紅了臉,動作也顯得更不自然了。”
(3).不經人力干預而自由發展。 宋 葉適 《臺州高君墓志銘》:“華枝蔓葉,自然消落。” 冰心 《兩個家庭》:“無奈我連米鹽的價錢都不知道,并且也不能終日坐在家里,只得聽其自然。”
(4).猶當然。《北史·裴叔業傳》:“唯應送家還都以安慰之,自然無患。” 唐 韓愈 《黃家賊事宜狀》:“處理得宜,自然永無侵叛之事。” 清 李漁 《奈何天·密籌》:“催餉的官吏,還不曾轉來,一到自然給發。” 魯迅 《朝花夕拾·小引》:“帶露折花,色香自然要好得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