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合
完好 1.完美。 2.完整,沒有殘缺﹑損壞。 3.用于動詞后,表示完成或達到完善的地步。
完整 1.謂具有或保持著應有的部分,沒有損壞或殘缺。 2.指使完整。
①毀壞;破損碎裂:山河破碎風拋絮,身世飄搖雨打萍|衣褲皆破碎。
②零碎殘缺:支離破碎。
③破成碎塊:這臺機器一天可以破碎兩噸礦石。
(1) [smash sth. to pieces;fragmentate]∶破成碎片,尤指被炸碎
用機器破碎礦石
(2) ∶毀壞;破損碎裂
山河破碎風飄絮,身世浮沉雨打萍。——宋· 文天祥《過零丁洋》
(3) [cut apart;dismember]∶割裂;肢解
群經破碎,后學迷誤
(4) [ruin;evaporate]∶毀滅;破滅
少爺的夢破碎了。——巴金《秋》
(1).毀壞;破損碎裂。《荀子·法行》:“《詩》曰:‘涓涓源水,不雝不塞。轂已破碎,乃大其輻。’事已敗矣,乃重太息,其云益乎?”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注·瓠子河》:“ 中山夫人祠 南,有 仲山甫 冢,冢西有石廟,羊虎傾低,破碎畧盡。” 宋 文天祥 《過零丁洋》詩:“山河破碎風拋絮,身世飄搖雨打萍。” 魯迅 《野草·過客》:“過客--約三四十歲,狀態困頓倔強,眼光陰沉,黑須,亂發,黑色短衣褲皆破碎,赤足著破鞋,脅下掛一個口袋,支著等身的竹杖。”
(2).潰散。《墨子·兼愛中》:“士聞鼓音,破碎亂行,蹈火而死者,左右百人有餘。”
(3).割裂;肢解。《漢書·夏侯勝傳》:“ 建 所謂章句小儒,破碎大道。”《隋書·經籍志三》:“小人為之,則壞大為小,削遠為近,是以道術破碎而難知。” 宋 范仲淹 《尹師魯<河南集>序》:“其間甚者專事藻飾,破碎大雅,反謂古道不適於用,廢而弗學者久之。” 清 惲敬 《駁朱錫鬯書<楊太真外傳>后》:“檢討生平多顛倒舊聞,以就己説。然此風蓋 宋 漢 大儒所不免,以致羣經破碎,后學迷誤。”
(4).零碎殘缺。北京大學中文系編《中國小說史稿》第三章:“大多數作品只是粗陳梗概,甚至顯得破碎支離。”
(5).毀滅;破滅。《史記·酷吏列傳》:“ 義縱 自 河內 遷為 南陽 太守,聞 寧成 家居 南陽 ……至郡,遂案 寧氏 ,盡破碎其家。” 唐 韓愈 《憶昨行和張十一》:“近者三姦悉破碎, 羽窟 無底幽黃能。” 巴金 《秋》四:“還是這一個現實的世界, 覺新 和 枚少爺 的夢破碎了。”
(6).破成碎塊;使成為零碎的。如:這臺破碎機一天可以破碎幾噸礦石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