淺露
明白 1.清楚;明確。 2.確實(shí)。 3.明凈;白凈。 4.清白;光明。 5.公然;顯然;不含胡。 6.了解;知道。 7.聰明;懂道理。 8.猶明證。 9.辯明;辯白。 10.了當(dāng)。
直率 直爽;坦率:他為人很直率。
露骨
外露
①包含:簡(jiǎn)短的話語,卻~著深刻的意義。
②(言話、詩文)意思含而不露,耐人尋味。
③(思想、感情)不輕易流露:性格~。‖也作涵蓄。
[contain;embody;implict;veiled] 包容、蘊(yùn)藏于內(nèi)而不顯于外
她冷靜、含蓄,帶著同情的目光
亦作“ 含畜 ”。
1.容納;深藏。 唐 韓愈 《題炭谷湫祠堂》詩:“森沉固含蓄,本以儲(chǔ)陰姦。” 宋 司馬光 《和鄰幾六月十一日省宿書事》詩:“上有長松林,蔽日深杳冥。下有萬仞壑,含蓄太古冰。” 金 秦略 《拳秀峰》詩:“大都一拳許,含蓄 華 與 嵩 。”
(2).謂言語、詩文等意未盡露,耐人尋味。《朱子語類》卷三八:“至於上大夫之前,則雖有所諍,必須有含蓄不盡底意思,不知侃侃之發(fā)露得盡也。” 清 方宗誠 《<古文簡(jiǎn)要>序》:“或含畜而深婉,或沉鬱而頓挫。” 魯迅 《兩地書·致許廣平一二》:“例如 玄同 之文,即頗汪洋,而少含蓄,使讀者覽之了然,無所疑惑。” 孫犁 《秀露集·進(jìn)修二題》:“所謂含蓄,就是不要一瀉無遺,不要節(jié)外生枝,不要累贅瑣碎,要有剪裁,要給讀者留有思考的馀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