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露鋒芒 鋒芒:比喻銳氣或才干。不顯露出銳氣或才干。多指有意地將自己的才能、抱負(fù)等加以掩飾。
韜光養(yǎng)晦 指隱藏才能,不使外露。
養(yǎng)晦韜光 指隱藏行跡和才能,不露鋒芒。
不露圭角 圭角:圭玉的棱角。比喻才干不外露。
大智若愚 某些才智出眾的人,看來好象愚笨,不露鋒芒。
退避三舍 舍: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。主動退讓九十里。比喻退讓和回避,避免沖突。
畢露:完全顯露。銳氣和才華全都顯露出來。多指人好表現(xiàn)自己。
[make a showy display of one's abilities;be trenchant in style;outbid sb. in haste] 指人的才干、銳氣全部顯露在外面,多指人有傲氣,好表現(xiàn)自己
一個既深沉又鋒芒畢露的人
不那么鋒芒畢露的才智
亦作“ 鋒鋩畢露 ”。
1.謂筆鋒、筆勢完全顯露出來。 清 姚衡 《寒秀草堂筆記》卷三:“此則鋒鋩畢露,神采如生,字存六百有餘,足為尊古齋中副本也。”
(2).比喻人愛逞強(qiáng)顯能,好表現(xiàn)自己。 夏衍 《秋瑾傳》第二幕:“寫得不錯,比她那些鋒芒畢露的詩好得多了。” 柳青 《創(chuàng)業(yè)史》第一部第五章:“即使在擔(dān)任民兵隊(duì)長的那二年里頭,他也不是那號伸胳膊踢腿、鋒芒畢露、咄咄逼人的角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