僧人 1.出家的佛教徒。
梵衲 1.僧侶。衲,僧徒的代稱。
頭陀 佛教苦行之一。僧人行頭陀時,應持守十二項苦行,分衣、食、住三類,即穿糞掃衣(百衲衣)、常乞食、住空閑處等。依此修行的稱“修頭陀行者”。后也用以稱呼行腳乞食的和尚。
沙門 ①原為古印度各教派出家修道者的通稱,佛教盛行后,專指依照戒律出家修道的男性僧侶。 ②指佛門:秉教沙門,皈依善果。
出家修行的男佛教徒。
佛教中出家修行的男教徒
梵語在古西域語中的不確切的音譯。為 印度 對親教師的通稱。在 中國 則常指出家修行的男佛教徒,有時也指女僧。《晉書·藝術傳·佛圖澄》:“和尚神通,儻發吾謀,明日來者,當先除之。” 宋 莊季裕 《雞肋編》卷上:“京師僧諱‘和尚’,稱曰‘大師’;尼諱‘師姑’,呼為‘女和尚’。”《古今小說·明悟禪師趕五戒》:“院君 王氏 ,夜夢一瞽目和尚,走入房中,喫了一驚。” 丁玲 《母親》一:“后來二老爺又出門了,音信都沒有,說是看破紅塵做和尚去了。”參閱 唐 慧琳 《一切經音義》卷二二、《釋氏要覽上·師資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