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心靜氣 心情平和,態度冷靜。
心平氣和 心情平靜,態度溫和。指不急躁,不生氣。
相安無事 相:互相;安:安穩。指彼此相處沒有什么爭執或沖突,還過得去。
息:平息;寧:使安定。原指不生事,不騷擾百姓,后指調解糾紛,使事情平息下來,使人們平安相處。
[gallant;patch up a quarrel and reconcile the parties concerned] 原意是不生事擾民。后指平息糾紛,使人安寧(常帶有自我犧牲的意味)
及吏人條書相告,不得聽受,冀以息事寧人。——《后漢書·章帝紀》
(1).謂不生事擾民。《后漢書·章帝紀》:“其令有司,罪非殊死且勿案驗,及吏人條書相告,不得聽受,冀以息事寧人,敬奉天氣。”《清史稿·高宗紀二》:“己卯,以用兵 金川 勞費,密諭 傅恒 息事寧人。”
(2).泛指平息人事糾紛。 清 紀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續錄五》:“畏鬼者常情,非辱也。謬答以畏,可息事寧人。” 孫中山 《致國民黨員書》:“至于以息事寧人為藉口,而枉道以求合,吾黨之士,所不屑為。” 夏衍 《于伶小論》:“先天的具備了舊時代儒生的謙讓與息事寧人的心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