熏陶 人的思想行為因長期接觸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響:在老師的熏陶下,同學們學習更刻苦了。
感動 ①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響而激動,引起同情或向慕:看到戰士舍身救人的英勇行為,群眾深受~。 ②使感動:他的話~了在座的人。
感染 ①受到傳染:身體不好,容易~流行性感冒。 ②通過語言或行為引起別人相同的思想感情:~力ㄧ歡樂的氣氛~了每一個人。
感召 感化和召喚:~力。
教養 ①教育培養:~子女。 ②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養:有~。
沾染 1.浸潤濡染。 2.傳染;因接觸而被不好的東西附著上。 3.因接觸而受到影響。多指受不良影響。 4.指撈取非分的好處。 5.指發生性行為。多指不正當的。 6.猶牽扯,牽連。
習染 1.謂受某種習氣所感染。 2.指壞習慣。
作用 ①對事物產生影響:作用力|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,從而產生印象。 ②對事物產生的影響、效果:副作用|消極作用|帶頭作用。 ③用心,用意:他的話是有作用的。
影響 ①干擾、吸引而發生效應:玩歸玩,別影響學習|受環境的影響|以你的言行去影響他。 ②沒有根據的:影響附會之談|言之鑿鑿,無一字依傍影響。 ③蹤影;消息:茫然不得影響。
浸染 ①逐漸沾染或感染。 ②液體滲入而使染上顏色等:血水~了白襯衣。
教化 〈書〉教育感化。
感導 1.感化誘導。
勸化 1.佛教語。宣傳教義,使人感悟向善。 2.常用指勸教,勸勉。 3.猶募化。勸人施舍財物。
陶染 1.熏陶感染。
用行動影響或善意勸導,使人的思想、行為逐漸向好的方面變化:~失足者。
(1) [influence sb. to better way of life;convert]∶用言行的影響,使人受感動而逐漸轉變
用黨的政策感化失足青年
(2) ∶跟外界接觸而動心
但這大約因為年齡的關系,我卻并未蒙著一毫感化,所以竟完全忘卻了。——魯迅《故鄉》
用言行感動人,使之轉變。《后漢書·陳禪傳》:“ 禪 於學行禮,為説道義以感化之。單于懷服,遺以胡中珍貨而去。” 金 王若虛 《論語辨惑四》:“ 王紫微廣之 曰:‘仰以事君……俯以臨民,必先誥誡號令,感化人情,而使下見信。’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四五回:“果然是個不孝之子,也應該設法感化他。” 郭沫若 《屈原》第五幕:“先生,我是一個普通人家的女兒,我受了你的感化,知道了做人的責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