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是心非 嘴里說得很好,心里想的卻是另一套。指心口不一致。
口蜜腹劍 嘴上說的很甜美,凡里卻懷著害人的主意。形容兩面派的狡猾陰險。
兩面三刀 比喻居心不良,當(dāng)面一套,背后一套。
陽奉陰違 陽:表面上;奉:遵守,聽從;陰:暗地里。指玩弄兩面派手法,表面上遵從,暗地里違背。
心口不一 心里想的和嘴上說的不一樣。形容人的虛偽、詭詐。
有口無心 嘴上說了,心里可沒那樣想。指不是有心說的。
由:從;衷:內(nèi)心。話不是打心眼里說出來的,即說的不是真心話。指心口不一致。
[speak with one's tongue in one's cheek;say what one does not mean] 所說的話不是發(fā)自內(nèi)心。形容口是心非
言不由衷,質(zhì)無益也。——《左傳·隱公三年》
謂說話不是出于內(nèi)心,心口不一。語本《左傳·隱公三年》:“信不由中,質(zhì)無益也。” 楊伯峻 注:“人言為信,中同衷。”《建炎以來繫年要錄·建炎元年正月》“自是 澤 不復(fù)與府中謀議”注引 宋 汪伯彥 《建炎中興日歷》:“王語 伯彥 等曰:‘ 宗澤 渡 河 ,方到趣行,言不由衷。’” 清 龔自珍 《對策》:“進身之始,言不由衷。” 孫犁 《秀露集·關(guān)于詩》:“不合情理的,言不由衷的,沒有現(xiàn)實根據(jù)的夸張,只能使詩格降低。”亦作“ 言不由中 ”。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賈奉雉》:“實相告:此言不由中,轉(zhuǎn)瞬即去,便受夏楚,不能復(fù)憶之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