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緒 ①心情;心境:情緒不佳|醒來情緒惡。 ②從人對事物的態度中產生的體驗。與“情感”一詞常通用,但有區別。情緒與人的自然性需要相聯系,具有情景性、暫時性和明顯的外部表現;情感與人的社會性需要相聯系,具有穩定性、持久性,不一定有明顯的外部表現。情感的產生伴隨著情緒反應,而情緒的變化也受情感的控制。通常那種能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的對象,會引起肯定的情緒體驗,如滿意、喜悅、愉快等;反之則引起否定的情緒體驗,如不滿意、憂愁、恐懼等。
神色 臉色,態度:神色極不自然|神色焦慮。
神態 1.猶仙姿。神的容態。 2.神情態度。 3.神貌姿態。
神氣 1.神妙靈異之氣。 2.指道家所謂存養于人體內的精純元氣。 3.精神氣息。 4.指神志。 5.神情,神態。 6.指事物的狀態﹑狀況。 7.風格氣韻。 8.神采煥發;有生氣。 9.得意;傲慢。
神情 神色,表情:神情恍惚|看到她安詳的神情,心也就放了下來。
心思 ①念頭;想法:起壞心思的人|誰知他是什么心思? ②心事:趙二媽卻是滿臉愁容,一肚子心思|何必耽這個無謂的心思。 ③心機;腦筋:白費心思|用心思。 ④心情:哪有心思扯閑話?
表情 情緒的外部表現。分為面部表情、言語表情和身段表情。面部表情是情緒在面部的表現,是情緒表達的主要形式;言語表情是情緒在語言的音調和節奏速度等方面的表現;身段表情是情緒在身體姿態和動作上的表現。
神志 知覺,意識:神志不清。
感情 ①對外界刺激的比較強烈的心理反應:動~ㄧ~流露。 ②對人或事物關切、喜愛的心情:聯絡~ㄧ他對農村產生了深厚的~。
情感 見“情緒”。
心理 客觀事物在腦中的反映。是感覺、知覺、表象、注意、記憶、想像、思維、情緒、意志等的總稱。分為心理過程和心理狀態兩部分。人的心理是心理發展的最高階段,是在勞動和語言的影響下產生和發展起來,與動物心理有本質的區別。
心境 心緒:心境不佳|雖是各人心境不同,卻同是一般的歡喜。
心緒 心事;心情:心緒不寧|心緒如麻。
情緒;感情狀態:心情不好|心情舒暢。
(1)
那種心情又控制了他
(2) ∶精神狀態
一個夢幻者的心情同一個士兵的氣質結合在一起
(1).心神;情緒。《隋書·恭帝紀》:“憫予小子,奄逮丕愆,哀號承感,心情糜潰。” 宋 史達祖 《玉樓春·梨花》詞:“玉容寂寞誰為主?寒食心情愁幾許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“功名富貴無憑據,費盡心情,總把流光誤。” 李廣田 《沒有名字的人們》:“生活雖然十分苦,心情卻并不太惡。”
(2).興致,情趣。 唐 元稹 《酬樂天嘆窮愁》詩:“老去心情隨日減,遠來書信隔年聞。” 宋 陸游 《春晚書懷》詩之二:“老向軒裳增力量,病於風月減心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