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淡無奇 奇:特殊的。指事物或詩文平平常常,沒有吸引人的地方。
枯燥無味 枯燥:單調。形容單調,沒有趣味。
枯燥乏味 暫無釋義
索然無味 索然:沒有意味、沒有興趣的樣子。形容事物枯燥無味(多指文章)。
味如雞肋 雞肋:雞的肋骨,沒有肉,比喻無多大意味而又不忍舍棄的東西。比喻事情不做可惜,做起來沒有多大好處。
洋洋灑灑 洋洋:盛大、眾多的樣子;灑灑:明白、流暢的樣子。形容文章或談話豐富明快,連續不斷。
象吃蠟一樣,沒有一點兒味。形容語言或文章枯燥無味。
[it is like chewing wax—insipid;as dry as sawdust] 形容沒有味道,多指文章或言語乏味,毫無生氣和感染力
亦作“ 味如嚼蠟 ”。
比喻無味。《楞嚴經》卷八:“我無欲心,應汝行事,於橫陳時,味如嚼蠟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“但世人一見了功名,便捨著性命去求他,及至到手之后,味同嚼蠟。” 馬南邨 《燕山夜話·賈島的創作態度》:“如果寫一首詩而意境不佳,味同嚼蠟,叫人讀了興趣索然,那就不如無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