偏袒 ①解開衣袖,裸露一臂。多表示立志、發誓: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|(陳涉)偏袒大呼,天下從風。 ②漢代呂后死后,太尉周勃傳令:擁護呂氏的右袒,擁護劉氏王朝的左袒。結果大家均左袒。周勃便率軍誅滅呂氏余黨。后用“偏袒”指偏護一方。見《漢書·高后紀》。
偏私 1.袒護私情,不公正。
偏向某一方面,有失公允:偏頗之論|上天無偏頗|莫懷偏頗之意,常存公正之心。
[biased;partial] 不公平;偏袒
內偏頗于妻子,外僭惑于知友。——王符《潛夫論》
偏向一方;不公平,不公正。語出《書·洪范》:“無偏無陂,遵王之義。” 孔 傳:“偏,不正;陂,不平。” 漢 王符 《潛夫論·交際》:“內偏頗於妻子,外僭惑於知友。” 唐 杜甫 《秋行官張望督促東渚耗稻向畢》詩:“上天無偏頗,蒲稗各自長。” 清 黃景仁 《賈禮耕用昌黎石鼓歌韻贈詩和贈》詩:“青天明月不改色,歷照過客無偏頗。” 郭沫若 《文藝論集·論國內的評壇及我對于創作上的態度》:“我既曉得我自己性格的偏頗,意志的薄弱,但是我也很想從事于糾正與鍛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