厲害 難以對付或忍受;劇烈;兇猛:心跳得~ㄧ天熱得~ㄧ這著棋十分~ㄧ這人可真~。也作利害。
尖利 ①尖銳;銳利:筆鋒~ㄧ他的眼光非常~,一眼就看出對方的畏怯。 ②同‘尖厲’。
尖銳 ①物體有鋒芒,容易刺破其他物體的;鋒利①:把錐子磨得非常~。 ②認識客觀事物靈敏而深刻;敏銳:眼光~ㄧ他看問題很~。 ③(聲音)高而刺耳:~的哨聲ㄧ子彈發(fā)出~的嘯聲。 ④(言論、斗爭等)激烈:~的批評 ㄧ進行了~的斗爭。
敏銳 反應(yīng)靈敏;目光尖銳:敏銳的洞察力|為人敏銳闊達|老鷹的眼睛特別敏銳,在高空可以看到地面上很小的目標。
銳利 1.鋒利的,尖而快的(刃鋒等)。如:銳利無比的長矛。2.[眼光、言辭等] 尖銳、犀利。如:犯罪分子最害怕公安戰(zhàn)士的銳利目光。
犀利 鋒刃堅固銳利。也形容言辭、目光等尖銳明快:器不犀利|詞鋒犀利|目光犀利。
①(工具、武器等)頭尖或刃薄,容易刺入或切入物體:~的匕首。
②(言論、文筆等)尖銳:談吐~ㄧ~的目光。
(1) [sharp;keen]∶指鋒刃尖而快
鋒利的鋼刀
(2) [incisive;sharp;poignant]∶指言論、文筆尖刻有力
鋒利潑辣的筆調(diào)
(1).武器、工具等頭尖或刃薄,容易刺入或切入物體。 漢 荀悅 《漢紀·元帝紀中》:“ 羌 眾弓矛之兵耳,器不鋒利。”《宋史·兵志十一》:“ 嘉佑 四年,詔:京師所製軍器,多不鋒利。” 周而復(fù) 《白求恩大夫》二:“ 白大夫 取回那把鋸子,在一塊破木頭上試鋸了幾下,還算鋒利。”
(2).言論、文筆等尖銳。 唐 劉禹錫 《洛中酬福建陳判官見贈》詩:“怪君今日文鋒利,新向 延平 看劍來。”《紅樓夢》第一一○回:“從前奶奶在東府里還是署事,要打要駡,怎么這樣鋒利,誰敢不依。” 魯迅 《二心集·“民族主義文學(xué)”的任務(wù)和運命》:“一到舊社會的崩潰愈加分明,階級的斗爭愈加鋒利的時候,他們也就看見了自己的死敵,將創(chuàng)造新的文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