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裝 ①演員為了適合所扮演的角色的形象而修飾容貌。 ②改變裝束、容貌;假扮:~舞會(huì) ㄧ他~成乞丐模樣。
化妝 用脂粉等使容貌美麗。
掩飾 飾:修飾。遮蓋修飾使人看不出真相:掩飾錯(cuò)誤|劉備將聞言失箸緣故,輕輕掩飾過了。
裝飾 1.打扮;修飾。 2.裝潢。 3.點(diǎn)綴,裝點(diǎn)。 4.指裝飾品。 5.猶夸飾。
妝飾 1.打扮。 2.指裝飾品。 3.打扮的式樣。
裝扮 1.化裝;假扮。 2.打扮。 3.打扮出來的模樣。
妝扮 1.打扮。 2.打扮的樣式。
裝束 ①整理行裝:裝束完畢,馬上出發(fā)。 ②服飾的打扮:裝束樸素。
打扮 1.使容貌和衣著好看;裝飾。 2.指打扮出來的樣子。
點(diǎn)綴 ①加以襯托或裝飾,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:蔚藍(lán)的天空~著朵朵白云ㄧ青松翠柏把烈士陵園~得格外肅穆。 ②裝點(diǎn)門面;應(yīng)景兒;湊數(shù)兒。
裝點(diǎn) 1.亦作"?點(diǎn)"。 2.裝飾點(diǎn)綴。 3.點(diǎn)綴品。 4.張揚(yáng),夸大。
粉飾 涂飾表面,掩蓋污點(diǎn)或缺點(diǎn):~門面 ㄧ~太平。
潤色 ①修飾文字,加以文采:這篇發(fā)言稿,請(qǐng)你潤色一下。 ②使事物有光彩:其奏樂也,則木石潤色。
潤飾 1.點(diǎn)綴,粉飾。 2.猶潤色。
修理 使殘缺、損壞的東西恢復(fù)其原來的形狀、結(jié)構(gòu)或功用等:修理收音機(jī)|修理樂器。
妝點(diǎn) 1.裝飾,打扮。 2.謂點(diǎn)綴。 3.指修飾文字。 4.渲染敷衍。
藻飾 1.修飾;裝飾。 2.修飾文詞。
①修改潤飾文辭,使完美:不加修飾,不添枝加葉,盡可能寫得樸素、真實(shí)。
②打扮裝飾使美觀:婦人貌不修飾,不見君父|修飾一新。
(1) [decorate;adorn;embellish]∶整理;裝飾
(2) [polish (a piece of writing)]∶修改潤飾,使文字生動(dòng)
(3) ∶梳妝打扮;亦指講究外表、形式
(4) ∶修養(yǎng)品德
(1).修改潤飾,使文字生動(dòng)。《北齊書·崔季舒?zhèn)鳌?/span>:“ 文襄 每進(jìn)書 魏帝 ,有所諫請(qǐng),或文辭繁雜, 季舒 輒修飾通之,得申勸戒而已?!?巴金 《關(guān)于<第四病室>》:“我想這樣嘗試一次,不加修飾,不添枝加葉,盡可能寫得樸素、真實(shí)?!?br/>
(2).梳妝打扮,修整裝飾使儀容漂亮、衣著美觀。《漢書·外戚傳·孝武李夫人》:“婦人貌不修飾,不見君父?!?span id="fpv1p7rbbb" class="shu">《魏書·元順傳》:“陛下母臨天下,年垂不惑,過甚修飾,何以示后世?” 曹禺 《日出》第二幕:“她薄薄敷一層粉,幾乎沒有怎么修飾,仿佛很勉強(qiáng)地來到這里?!?br/>
(3).指修整裝飾建筑物或各種器物等。《漢書·嚴(yán)安傳》:“今天下人民用財(cái)侈靡,車馬衣裘宮室皆競修飾。”《魏書·李平傳》:“ 平 勸課農(nóng)桑,修飾太學(xué),簡試通儒以充博士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云夢公主》:“適主言居宅湫隘,煩以此少致修飾,落成相會(huì)也?!?br/>
(4).修養(yǎng)品德。《荀子·君道》:“其所為身也,謹(jǐn)修飾而不危?!?唐 白居易 《李諒除泗州刺史張愉可岳州刺史同制》:“而 愉 亦學(xué)古入仕,甚自修飾。”
(5).指有道德修養(yǎng),不違禮義。 宋 蘇軾 《薦何宗元十議狀》:“伏見 蜀 人朝奉郎新差通判 延州 事 何宗元 ,吏道詳明,士行修飾,學(xué)古著文,頗適於用?!?br/>
(6).指講究外表、形式。引申指矯飾造情以取悅于人。《晉書·元帝紀(jì)》:“及當(dāng)官軟弱,茹柔吐剛,行身穢濁,修飾時(shí)譽(yù)者,各以名聞?!?span id="fpv1p7rbbb" class="shu">《周書·宣帝紀(jì)》:“帝憚 高祖 威嚴(yán),矯情修飾,以是過惡遂不外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