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量 1.商決;計議;討論。 2.意見;辦法。 3.估計,估量。 4.準備。 5.買賣時還價。
推敲 《苕溪漁隱叢話前集》卷十九引《劉公嘉話》載:唐人賈島做詩,得“鳥宿池邊樹,僧敲月下門”兩句。起初“敲”字想改用“推”字,猶豫不決,用手做推、敲的動作,無意中碰上了韓愈,就向韓愈說明原委。韓愈認為用“敲”字好。后以“推敲”比喻反覆斟酌、考慮。
考慮 思索問題,以便做出決定:這個問題讓我~一下再答復你ㄧ你做這件事,有點兒欠~。
研究 ①鉆研;探求事物的性質、規律等:凡事須得研究,才會明白|研究人類學。 ②考慮;商討:這個方案領導正在研究|請大家來研究問題。
斟酌 ①倒酒;注酒:騰酒車以斟酌。 ②倒酒不滿曰斟,過滿曰酌,宜適中。故比喻反覆地考慮:斟酌定奪|斟酌損益|再三斟酌|請你斟酌辦理。 ③品評;欣賞:斟酌嫦娥憐我老,故窺書幌照人床。
商酌 商議,斟酌:特地邀各位共同商酌。
1.本指計量酒米,后泛指斟酌估量。
反復斟酌考慮;估量
本指計量酒米,后泛指斟酌估量。 北魏 賈思勰 《齊民要術·法酒》:“桑葉、胡葈葉、艾,各二尺圍,長二尺許,合煮之,使爛。去滓取汁,以冷水和之,如酒色,和麴。燥溼,以意酌量。” 唐 李山甫 《代孔明哭先主》詩:“酌量諸夏須平取,期刻羣雄待遍鋤。”《水滸傳》第八五回:“ 宋江 酌量已定, 盧俊義 領令去了。” 清 陳康祺 《郎潛紀聞》卷二:“ 怡賢親王 總理水利營田時……効力者,酌量工程難易,頃畝多寡,分別録用。”
適量,適當。 毛澤東 《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斗爭》:“調整稅收,酌量減輕民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