矯枉過正 矯:扭轉(zhuǎn);枉:彎曲。把彎的東西扳正,又歪到了另一邊。比喻糾正錯誤超過了應(yīng)有的限度。
過:過分;猶:象;不及:達(dá)不到。事情做得過頭,就跟做得不夠一樣,都是不合適的。
(1)
子貢問:“ 師與 商也孰賢?”子曰:“師也過,商也不及。”曰:“然則 師愈與?”曰:“過猶不及。”——《論語·先進(jìn)》
(2) (師,指子張;商,指子夏;愈:較好)
事情做得過分,就像做得不夠一樣,都是不好的。《論語·先進(jìn)》:“ 子貢 問:‘ 師 與 商 也孰賢?’子曰:‘ 師 也過, 商 也不及。’曰:‘然則 師 愈與!’子曰:‘過猶不及。’” 清 李漁 《閑情偶寄·種植·木本》:“人謂過猶不及,當(dāng)務(wù)適中。” 朱自清 《誦讀教學(xué)》:“前者歪曲了白話文,后者也歪曲了白話文,所謂過猶不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