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力 1.水流的沖擊力。 2.指水路的運輸費。
1.利用水力資源和防止水害。
2.指興修水利帶來的利益。
3.水利工程的簡稱。
4.水路之便。
(1)
水利事業(yè)
(2) ∶即“水利工程”
水利失修
(1).利用水力資源和防止水害。《呂氏春秋·慎人》:“掘地財,取水利。” 高誘 注:“水利,濯灌。”《史記·河渠書》:“自是之后,用事者爭言水利。” 宋 葉適 《法度總論三·監(jiān)司》:“提舉司則督責(zé)茶鹽,用法苛慘;至常平義倉、水利農(nóng)田則置而不顧。” 清 昭槤 《嘯亭續(xù)錄·王文肅》:“﹝ 王安國 ﹞喜講水利,屢任 河 員,卒以 河 決罷官。” 朱德 《和謝老泛舟古田水庫》:“四級梯田多發(fā)電,層堤水利用無餘。”
(2).指興修水利帶來的利益。《史記·滑稽列傳》:“ 西門豹 即發(fā)民鑿十二渠,引 河 水灌民田,田皆溉……至今皆得水利,民人以給足富。”
(3).水利工程的簡稱。 宋 高承 《事物紀原·利源調(diào)度·水利》:“《沿革》曰:‘井田廢,溝澮堙,水利所以作也。本起於 魏 李悝 。’”《明史·太祖紀三》:“乙亥,遣國子監(jiān)分行天下,督吏民修水利。”《清史稿·河渠志四》:“近年水旱為災(zāi),民生重困,皆因水利失修,致誤農(nóng)工。” 丁玲 《田保霖》:“修水利的農(nóng)民一天一天地加多,外縣外鄉(xiāng)的人都到這里來, 楊家畔 就打了二十多個窯等他們來住。”
(4).水路之便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葉榆河》:“愚以行兵,此道最便,蓋承籍水利,用為神捷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