縱然 連詞。即使:縱然酷暑嚴寒,大家也不遲到早退|天氣縱然干旱,采取了有力措施,還是可以奪取豐收。
盡管 ①副詞,表示不必考慮別的,放心去做:有意見~提,不要客氣ㄧ你有什么困難~說,我們一定幫助你解決。 ②〈方〉副詞,老是;總是:有病早些治,~耽擱著也不好。 ③連詞,表示姑且承認某種事實,下文往往有‘但是、然而’等表示轉折的連詞跟它呼應,反接上文:~他不接受我的意見,我有意見還要向他提ㄧ~以后變化難測,然而大體的估計還是可能的。
即使 連詞,表示假設的讓步:~我們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,也不能驕傲自滿ㄧ~你當時在場,恐怕也沒有別的辦法。‘即使 ’所表示的條件,可以是尚未實現的事情,也可以是與既成事實相反的事情。
假如 如果:~明天不下雨,我一定去。
倘若 1.假如,倘或。
如果 1.連詞。表示假設。
倘使 連詞。倘然:倘使我能夠相信真有所謂“在天之靈”,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。
假若 如果:~你遇見這種事,你該怎么辦?
若是 1. ——一般用在偏正復句中偏句的開頭,表示假設,相當于“要是”、“如果”,正句中常用“就”、“便”跟它相呼應。如:若是似都管看待我們時,并不敢怨悵。——《水滸傳》。如:他若是不去,我們就讓別人去。
要是 1.主要是。 2.大概是。 3.連詞。如果;如果是。
借使 連詞。猶假使:借使今日投資這個數,數年之后必能翻兩番。
如果:~你同意,我們明天一清早就出發(fā)。
[if;suppose;in case;in the event that] 提出一種假設,相當于“如果”、“假如”
假使你遇見這樁事情,你怎么辦?
(1).如果。《史記·范雎蔡澤列傳》:“假使臣得同行於 箕子 ,可以有補於所賢之主,是臣之大榮也,臣又何恥?”《三國志·魏志·張既傳》“使參軍 成公英 督千餘騎挑戰(zhàn)……斬首獲生以萬數” 裴松之 注引 晉 魚豢 《魏略》:“會 遂 ( 韓遂 )死, 英 降 太祖 …… 英 乃下馬而跪曰:‘不欺明公,假使 英 本主人在,實不來此也。’”《京本通俗小說·拗相公》:“假使當年身便死,一生真?zhèn)斡姓l知?” 清 平步青 《霞外攟屑·掌故·陳侍御奏摺》:“假使撤三藩,平 準 部,稍一濡滯稽遲,事機已失,悔之何及!” 劉半農 《敲冰》詩:“假使一世沒有太陽呢?”
(2).即使,縱使。《南齊書·文學傳·崔慰祖》:“ 朓 嘆曰:‘假使 班 、 馬 復生,無以過此。’” 唐 白居易 《兇宅》詩:“四者如寇盜,日夜來相攻,假使居吉土,孰能保其躬!”《朱子語類》卷一二二:“假使 漢高祖 能行 夏 時,乘 商 輅,亦只是 漢高祖 ,終不可謂之 禹 、 湯 。”《三國演義》第四五回:“假使 蘇秦 、 張儀 、 陸賈 、 酈生 復出,口似懸河,舌如利刃,安能動我心哉!” 王力 《中國格律詩的傳統和現代格律詩的問題》:“假使我們希望由一位作家創(chuàng)造出一種形式,而這種形式又能成為群眾公認的格律,這恐怕只是一種空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