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語分開解釋
司馬 : 1.官名。相傳少昊始置。周時為六卿之一,曰夏官大司馬。掌軍旅之事。漢武帝元狩四年改太尉為大司馬。后漢因之,旋又改名太尉,南北朝與大將軍并稱二大,至隋廢。后世用作兵部尚書的別稱,侍郎則稱少司馬。2.官名。《周禮》夏官大司馬之屬官,有軍司馬﹑輿司馬﹑行司馬﹑春秋晉作三軍,每軍別置司馬。其后漢宮門及大將軍﹑將軍﹑校尉屬官,都有司馬。邊郡亦置千人司馬,專主兵事,不治民。魏晉以后,州刺史帶將軍開府者,置府僚司馬。至隋廢州府之任,無復(fù)司馬,而有治中。唐制,節(jié)度使屬僚有行軍司馬。又于每州置司馬,以安排貶謫或閑散的人。后世稱府同知曰司馬,本此。3.王宮外門。4.指漢文學(xué)家司馬相如。5.指唐大詩人白居易。白嘗貶江州司馬,故稱。6.復(fù)姓。司馬稱好是什么意思
五代李瀚《蒙求》詩:"司馬稱好。"徐子光集注:"﹝后漢司馬徽﹞口不談人之短。與人語,莫問好惡,皆言好。有鄉(xiāng)人問徽安否,答曰好。有人自陳子死,答曰大好。妻責之曰:人以君有德,故相告,何忽聞人子死,便言好!徽曰:卿言亦大好。"后因以喻指老好人是非不分,事理不明。生僻成語小百科
守經(jīng)達權(quán) 經(jīng):正道,原則;權(quán):權(quán)宜,變通。形容堅持原則而能變通、不固執(zhí)。 »
晝警暮巡 白天黑夜警戒。比喻防范嚴密。 »
祛蠹除奸 驅(qū)除禍害,消除奸佞。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