膽顫心驚是什么意思
同"膽戰心驚"。 國語辭典形容十分害怕。《通俗常言疏證.心意.膽顫心驚》引《拜月亭記劇》:「膽顫心驚,如何可免。」也作「膽戰心驚」。
成語解釋 | 顫:發抖。形容害怕到了極點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元 施惠《幽閨記 士女隨遷》:“生長升平,誰曾慣遭離亂,苦怎言。膽顫心驚,如何可免。” |
常用程度 | 常用成語 |
感情色彩 | 貶義成語 |
成語用法 | 聯合式;作謂語、定語;形容膽怯 |
成語結構 | 聯合式成語 |
產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顫,不能讀作“zhàn”。 |
成語辨形 | 驚,不能寫作“警”。 |
近義詞 | 膽戰心驚 、心驚肉跳 、魂不附體 、面無人色 |
反義詞 | 神色不驚 、鎮定自若 、滿不在乎 |
成語例子 | 所以,每有風聲,無不‘談虎色變’,膽顫心驚。★李六如《六十年的變遷》第二卷第八章 |
成語謎語 |
形容十分害怕。《通俗常言疏證.心意.膽顫心驚》引《拜月亭記劇》:「膽顫心驚,如何可免。」也作「膽戰心驚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