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語分開解釋
謙恭 : 謙虛恭謹:溫和謙恭|王莽謙恭未篡時。下士 : 1.官名。古代天子﹑諸侯都設有士,分上士﹑中士﹑下士。秦以后亦沿用。2.今用作軍銜﹐為軍士的最低一級。3.才德差的人。
謙恭下士是什么意思
1.謙虛恭敬地對待地位比自己低的士人。 國語辭典謙虛有禮,尊重有才學的人。《舊唐書.卷六二.楊恭仁傳》:「恭仁性虛澹,必禮度自居,謙恭下士,未嘗忤物,時人方之石慶。」《紅樓夢.第一○回》:「昨因馮大爺示知大人家第謙恭下士,又承呼喚,敢不違命。但毫無實學,倍增顏汗。」也作「謙遜下士」。
成語解釋 | 舊時指達官貴人對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謙虛而有禮貌。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《陳書 始興王伯茂傳》:“伯茂性聰敏,好學,謙恭下士。” |
常用程度 | 常用成語 |
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成語用法 | 聯合式;作謂語、定語;含褒義 |
成語結構 | 聯合式成語 |
產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|
成語辨形 | |
近義詞 | 謙躬下士 |
反義詞 | |
成語例子 | 他親自送至車旁,親自代關車門,行一深鞠躬禮而別,頗能謙恭下士。(鄒韜奮《患難余生記 流亡》) |
成語謎語 |
謙虛有禮,尊重有才學的人。《舊唐書.卷六二.楊恭仁傳》:「恭仁性虛澹,必禮度自居,謙恭下士,未嘗忤物,時人方之石慶。」《紅樓夢.第一○回》:「昨因馮大爺示知大人家第謙恭下士,又承呼喚,敢不違命。但毫無實學,倍增顏汗。」也作「謙遜下士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