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語分開解釋
臨危 : 1.謂人病重將死。2.面臨危難。不顧 : 1.不回頭看。2.不顧念;不照顧。3.不理會。4.不考慮;不顧忌。
臨危不顧是什么意思
謂遇到危難毫不顧惜生命。 國語辭典遇到危難時能挺身而起,不猶豫、回顧。《三國志.卷四.魏書.三少帝紀(jì).陳留王奐紀(jì)》:「和、琇、撫皆抗不撓,拒會兇言,臨危不顧,詞指正烈。」《周書.卷三四.趙善等傳.史臣曰》:「自三方鼎峙,群雄競逐,俊能馳鶩,各吠非主,爭奮厲其智勇,思赴蹈于仁義,臨危不顧,前哲所難。」也作「臨危不懼」。
成語解釋 | 臨:遇到;危:危險。遇到危難的時候,一點(diǎn)也不怕。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《三國志 魏志 陳留王傳》:“和、琇、撫皆抗不撓,拒會兇言,臨危不顧。” |
常用程度 | 常用成語 |
感情色彩 | 褒義成語 |
成語用法 | 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指十分英勇 |
成語結(jié)構(gòu) | 連動式成語 |
產(chǎn)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|
成語辨形 | |
近義詞 | 臨危不懼 、臨難不顧 |
反義詞 | 臨陣脫逃 |
成語例子 | 《周書·趙善傳論》:“思赴蹈于仁義,臨危不顧,前哲所難。” |
成語謎語 |
遇到危難時能挺身而起,不猶豫、回顧。《三國志.卷四.魏書.三少帝紀(jì).陳留王奐紀(jì)》:「和、琇、撫皆抗不撓,拒會兇言,臨危不顧,詞指正烈。」《周書.卷三四.趙善等傳.史臣曰》:「自三方鼎峙,群雄競逐,俊能馳鶩,各吠非主,爭奮厲其智勇,思赴蹈于仁義,臨危不顧,前哲所難。」也作「臨危不懼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