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語分開解釋
一和 : 1.古指一個小笙。《儀禮.鄉(xiāng)射禮》:"三笙一和而成聲。"鄭玄注:"三人吹笙,一人吹和,凡四人也。"按:《爾雅.釋樂》:"大笙謂之巢,小者謂之和。"2.和協(xié);和諧一致。3.一會;一番。一倡一和是什么意思
《詩?鄭風(fēng)?萚兮》:“叔兮伯兮,倡予和女。”謂一個先唱,一個和聲,形容兩人感情相通。后多比喻兩人相互配合,彼此呼應(yīng)。倡,亦作“[[唱]]”。
謂鳴聲相呼應(yīng)。
成語解釋 | ①《詩·鄭風(fēng)·萚兮》:“叔兮伯兮,倡予和女。”謂一個先唱,一個和聲,形容兩人感情相通。后多比喻兩人相互配合,彼此呼應(yīng)。倡,亦作“唱”。②謂鳴聲相呼應(yīng)。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《詩·鄭風(fēng)·萚兮》:“叔兮伯兮,倡予和女。” |
常用程度 | |
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成語用法 | 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指互相呼應(yīng) |
成語結(jié)構(gòu) | 聯(lián)合式成語 |
產(chǎn)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|
成語辨形 | |
近義詞 | 一唱一和 |
反義詞 | |
成語例子 | 自此一倡一和,漸漸情熟,往來不絕。★《警世通言·王嬌鸞百年長恨》 |
成語謎語 |
《詩?鄭風(fēng)?萚兮》:“叔兮伯兮,倡予和女。”謂一個先唱,一個和聲,形容兩人感情相通。后多比喻兩人相互配合,彼此呼應(yīng)。倡,亦作“[[唱]]”。
謂鳴聲相呼應(yīng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