滅虢取虞是什么意思
魯僖公五年(公元前655年),晉獻公假道虞國,出師伐虢國。滅虢后,又回師滅掉虞國。后以"滅虢取虞"為典故,謂攻擊甲國時先穩(wěn)住乙國﹐等滅掉甲國后又消滅掉乙國的謀略。生僻成語小百科
探觀止矣 用來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。 »
遐方絕壤 見“遐方絕域”。 »
逖聽遐視 謂視聽范圍很遠很廣。 »
地崩山摧 土地崩裂,山嶺倒塌。多形容巨大變故。 »
乳間股腳 比喻自以為安全的處所。 »
成語解釋 | 比喻攻擊甲國時先穩(wěn)住乙國,等滅掉甲國后再滅乙國。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115回:“今先定西蜀,乘順流之勢,水陸并進,并吞東吳,此‘滅虢取虞’之道也。” |
常用程度 | 常用成語 |
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成語用法 | 連動式;作定語、補語;含貶義 |
成語結(jié)構(gòu) | 連動式成語 |
產(chǎn)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|
成語辨形 | |
近義詞 | 假道滅虢 |
反義詞 | |
成語例子 | 今先定西蜀,乘順流之勢,水陸并進,并吞東吳,此“滅虢取虞”之道也。(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一百一十五回) |
成語謎語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