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不宜遲是什么意思
謂事情急迫,須抓緊快做。 國語辭典事情急迫須立刻處理,不應拖延。《三國演義.第六○回》:「此非統之謀;是法孝直得張松密書,言事不宜遲,只在早晚當圖之。」《文明小史.第三三回》:「事不宜遲,明天就把這樁公事發出去罷。」
成語解釋 | 事情要抓緊時機快做;不宜拖延。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:“楊春道:‘好計!我和你便去,事不宜遲!’” |
常用程度 | 常用成語 |
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成語用法 | 主謂式;作謂語;含褒義 |
成語結構 | 主謂式成語 |
產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遲,不能讀作“cí”。 |
成語辨形 | 宜,不能寫作“誼”。 |
近義詞 | 刻不容緩 、時不我待 |
反義詞 | 來日方長 、曠日持久 |
成語例子 | (1)時機很要緊,事不宜遲,我們要立刻動手辦。(2)為了趕在敵人前面,部隊必須立即出發,事不宜遲! |
成語謎語 |
事情急迫須立刻處理,不應拖延。《三國演義.第六○回》:「此非統之謀;是法孝直得張松密書,言事不宜遲,只在早晚當圖之。」《文明小史.第三三回》:「事不宜遲,明天就把這樁公事發出去罷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