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語分開解釋
陰陽 : 在中國古代,最初指日光的向背。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現象都有正反兩方面,就用陰陽這個概念來解釋自然界兩種既對立又互相消長的矛盾。如動的、熱的、向上的、明亮的、強壯的為陽,靜的、冷的、向下的、晦暗的、虛弱的為陰。把陰陽交替看作宇宙的根本規律。也用來說明上下、君臣、君民、夫妻等關系。慘舒 : 1.漢張衡《西京賦》:"夫人在陽時則舒,在陰時則慘,此牽乎天者也。"后以"慘舒"指憂樂﹑寬嚴﹑盛衰等。
成語解釋 | 古以秋冬為陰,春夏為陽。意為秋冬憂戚,春夏舒快。指四時的變化。語本漢張衡《西京賦》:“夫人在陽時則舒,在陰時則慘。”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語出漢·張衡《西京賦》:“夫人在陽時則舒,在陰時則慘。”南朝·梁·劉勰《文心雕龍·物色》:“春秋代序,陰陽慘舒,物色之動,心亦搖焉。” |
常用程度 | |
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成語用法 | 作賓語、定語;用于書面語 |
成語結構 | 主謂式成語 |
產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|
成語辨形 | |
近義詞 | 陰慘陽舒 |
反義詞 | |
成語例子 | 視陰陽慘舒之節,取震虩澤濡之象。知天而不泥于神怪,知人而不遺于委瑣。★唐·劉禹錫《答饒州元使君書》 |
成語謎語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