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語分開解釋
司馬 : 1.官名。相傳少昊始置。周時為六卿之一,曰夏官大司馬。掌軍旅之事。漢武帝元狩四年改太尉為大司馬。后漢因之,旋又改名太尉,南北朝與大將軍并稱二大,至隋廢。后世用作兵部尚書的別稱,侍郎則稱少司馬。2.官名。《周禮》夏官大司馬之屬官,有軍司馬﹑輿司馬﹑行司馬﹑春秋晉作三軍,每軍別置司馬。其后漢宮門及大將軍﹑將軍﹑校尉屬官,都有司馬。邊郡亦置千人司馬,專主兵事,不治民。魏晉以后,州刺史帶將軍開府者,置府僚司馬。至隋廢州府之任,無復司馬,而有治中。唐制,節度使屬僚有行軍司馬。又于每州置司馬,以安排貶謫或閑散的人。后世稱府同知曰司馬,本此。3.王宮外門。4.指漢文學家司馬相如。5.指唐大詩人白居易。白嘗貶江州司馬,故稱。6.復姓。司馬牛之嘆是什么意思
《論語.顏淵》:"司馬牛憂曰:'人皆有兄弟,我獨亡。'"后因以比喻對孑然一身﹑孤立無援的感嘆。生僻成語小百科
國不堪貳 國家受不了兩屬情況的存在。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