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語分開解釋
十二 : 1.十分之二。2.特指稅率或利率十分之二。3.形容數(shù)量多或程度深。金釵 : 1.婦女插于發(fā)髻的金制首飾﹐由兩股合成。2.借指婦女。3.石斛的別名。見明李時珍《本草綱目.草九。石斛》。
十二金釵是什么意思
南朝·梁武帝《河中之水歌》:“頭上金釵十二行,足下絲履五文章。”“金釵十二行”本用以形容美女頭上金釵之多,后以“十二金釵”喻指眾多的妃嬪或姬妾。
國語辭典金釵,古代婦女的發(fā)飾,借指貴婦。十二金釵比喻眾多的姬妾。唐.長孫佐輔〈古宮怨〉詩:「三千玉貌休自夸,十二金釵獨相向。」明.陳與郊《昭君出塞》:「壓倒三千粉黛,驚回十二金釵。」
紅樓夢中的十二名女子。指林黛玉、薛寶釵、賈元春、賈探春、史湘云、妙玉、賈迎春、賈惜春、王熙鳳、巧姐、李紈、秦可卿等十二位。
生僻成語小百科
國不堪貳 國家受不了兩屬情況的存在。 »
逖聽遐視 謂視聽范圍很遠很廣。 »
貴不期驕 謂顯貴的人盡管不希望自己染上驕恣專橫的習氣,但它仍然在不知不覺中滋長起來了。語本《書·周官》:“位不期驕,祿不期侈。”孔傳:“貴不與驕期,而驕自至;富不與侈期,而侈自來,驕侈以行己,所以速亡。” »
地崩山摧 土地崩裂,山嶺倒塌。多形容巨大變故。 »
守經(jīng)達權 經(jīng):正道,原則;權:權宜,變通。形容堅持原則而能變通、不固執(zhí)。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