仁政 先秦時孟子提出的政治主張。強調以仁義道德原則作為統治施政的根據。要求統治者用道德來感化人民,并適當改善其生活,以得民心,統治天下。具體內容包括給農民以固定的土地,減輕賦稅,設立學校,提倡孝悌等。這一思想對后世有很大影響。
指殘酷壓迫、剝削人民的政治:~猛于虎。
[oppressive government;tyrannical government;tyranny] 指苛刻煩瑣的政令
殘酷地壓迫和剝削人民的政治。指繁重的賦稅、苛刻的法令。《禮記·檀弓下》:“夫子曰:‘小子識之:苛政猛于虎也。’”《后漢書·光武帝紀上》:“平遣囚徒,除 王莽 苛政。”《清史稿·食貨志一》:“ 明 末,苛政紛起,籌捐增餉,民窮財困。” 續范亭 《追悼鄒韜奮之死想到一切人民之死》:“人類三大害:野獸、細菌與苛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