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露 使隱蔽的事物顯露:~矛盾ㄧ~問題的本質 ì陰謀被~出來。
揭示 ①公布(文告等):~牌。 ②使人看見原來不容易看出的事物:~客觀規律。
涂飾表面,掩蓋污點或缺點:~門面 ㄧ~太平。
(1) [camouflage;gild]∶涂飾表面,打扮,裝飾
云:“是當為河伯婦,”…共粉飾之。——《史記·滑稽列傳》
(2) [gloss over;slick up]∶掩蓋實質或失誤
粉飾錯誤
(1).傅粉妝飾。《史記·滑稽列傳》:“巫行視小家女好者,云是當為 河伯 婦,即娉取……共粉飾之,如嫁女床席,令女居其上,浮之 河 中?!?三國 魏 曹植 《釋愁文》:“加之以粉飾不澤,飲之以兼肴不肥。”《武王伐紂平話》卷上:“有 妲己 ,面無粉飾,宛如月里 嫦娥 。”
(2).指文詞上的修飾潤色。 宋 朱翌 《猗覺寮雜記》卷上:“ 退之 與 孟郊 聯句,前輩謂皆 退之 粉飾??纸猿?退之 ,不特粉飾也。” 宋 孫奕 《履齋示兒編·字說·集字一》:“ 許氏 訓字之義而為《説文》,其引經皆不悖於義。 徐鉉 稍為之粉飾,遂成一家之學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青鳳》:“生略述 涂山女 佐 禹 之功,粉飾多詞,妙緒泉涌?!?br/>
(3).引申為過分雕飾。 金 王若虛 《高思誠詠白堂記》:“ 樂天 之詩坦白平易,直以寫自然之趣……子則雕鎸粉飾,未免有侈心而馳騁乎其外,是又未可以 樂天 論也。” 魯迅 《南腔北調集·作文秘訣》:“有真意,去粉飾,少做作,勿賣弄而已?!?br/>
(4).褒揚;獎譽。《韓詩外傳》卷五:“善粉飾人者,故人樂之。”《三國志·吳志·周瑜傳》:“故將軍 周瑜 之子 胤 ,昔蒙粉飾,受封為將?!?唐 司空圖 《成均諷》:“揄揚盛業,粉飾元猷?!?br/>
(5).裝飾外表,掩蓋實情。 宋 蘇轍 《乞裁損待高麗事件札子》:“其意欲以招致遠夷,為太平粉飾,及掎角 契丹 ,為用兵援助而已?!?span id="fpv1p7rbbb" class="shu">《明史·文震孟傳》:“今四方多故,無歲不蹙地陷城,覆軍殺將,乃大小臣工臥薪嘗膽之日,而因循粉飾,將使祖宗天下日銷月削。” 魯迅 《兩地書·致許廣平二》:“教育界的稱為清高,本是粉飾之談,其實和別的什么界都一樣?!?br/>
(6).引申為夸大事實或妄自造作。 宋 蘇軾 《與陳季常書》之六:“然某所慮,又恐好事君子便加粉飾,云擅去安置所,而居於別路,傳聞京師,非細事也。”
(7).粉刷。 唐 裴铏 《傳奇·崔煒》:“主者曰:‘ 徐大夫 紳 ,因登此臺,感 崔侍御 詩,故重粉飾,臺殿所以煥赫耳?!?宋 張齊賢 《洛陽縉紳舊聞記·少師佯狂》:“院僧有 少師 未留題詠之處,必先粉飾其壁,潔其下,俟其至?!?br/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