嘆氣 1.因心里不痛快或不如意而吐出長氣,發出聲音。
嘆息 ①嗟嘆;嘆氣: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|不聞機杼聲,唯聞女嘆息。 ②贊嘆:石虔躍馬赴之,拔沖于數萬眾之中而還,莫敢抗者。三軍嘆息,威震敵人。
太息 1.亦作"大息"。大聲長嘆﹐深深地嘆息。 2.長呼吸。
①嘆息:側身西望長咨嗟|費、尤二人俱咨嗟長嘆,復以酒酬西伯。
②贊嘆:四坐咨嗟稱快|三將細看了形勢,嘆羨咨嗟。
(1).贊嘆。《楚辭·天問》:“何親揆 發 ,定 周 之命以咨嗟?” 王逸 注:“咨嗟,嘆而美之也。”《南史·張緒傳》:“ 劉悛 之為 益州 ,獻 蜀 柳數枝…… 武帝 以植於 太昌 靈和殿 前,常賞玩咨嗟。” 宋 歐陽修 《贈無為軍李道士》詩:“ 李師 琴紋如臥蛇,一彈使我三咨嗟。” 王闿運 《曾孝子碑文》:“學士大夫高尚其道,負販傭嫗咨嗟其行。”
(2).嘆息。 漢 焦贛 《易林·離之升》:“車傷牛罷,日暮咨嗟。” 唐 吳兢 《樂府古題要解·雁門太守行》:“﹝ 王渙 ﹞病卒,老少咨嗟,奠酬以千數。” 明 劉若愚 《酌中志·正監蒙難紀實》:“是時, 高公 已居林下,頗為咨嗟,然已無可奈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