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鄉 出生或長期居住過的地方;家鄉;老家。
家鄉 自己的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。
故里 故鄉;老家:榮歸~。
家園 ①家中的庭園。泛指家鄉或家庭:返回~ㄧ重建~。 ②〈方〉家中園地上出產的:~茶葉。
鄉里 1.周制,王及諸侯國都郊內置鄉,民眾聚居之處曰里。因以"鄉里"泛指鄉民聚居的基層單位。 2.家鄉;故里。 3.居里或籍貫相同的人。猶鄉親;同鄉。 4.指居里或籍貫相同。 5.指妻。
梓里 1.故鄉。
梓鄉 1.故鄉。
閭閻 1.里巷內外的門。后多借指里巷。 2.泛指民間。 3.借指平民。
田園 耕田和園地,也泛指風光自然的鄉村:田園詩人。
老家 ①在外面成立了家庭的人稱故鄉的家庭。 ②指原籍:我~是湖南。
《詩·小雅·小弁》:“維桑與梓,必恭敬止。”謂家鄉的桑樹、梓樹是父母種的,對它要有敬意。后因以“桑梓”代指故鄉或父老鄉親:鄉禽何事亦來此,令我生心憶桑梓|埋骨何須桑梓地,人生到處有青山。
[one’s native place] 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。又說家鄉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,要對它表示敬意。后人用“桑梓”比喻故鄉
維桑與梓,必恭敬止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小弁》
桑梓之地,父母之邦
造福桑梓
世先生同在鄉桑梓。——《儒林外史》
《詩·小雅·小弁》:“維桑與梓,必恭敬止。” 朱熹 集傳:“桑、梓二木。古者五畝之宅,樹之墻下,以遺子孫給蠶食、具器用者也……桑梓父母所植。” 東漢 以來一直以“桑梓”借指故鄉或鄉親父老。 漢 張衡 《南都賦》:“永世克孝,懷桑梓焉;真人南巡,覩舊里焉。” 晉 袁宏 《后漢紀·明帝紀上》:“中國者,先王之桑梓也。” 唐 柳宗元 《聞黃鸝》詩:“鄉禽何事亦來此,令我生心憶桑梓。” 元 劉壎 《隱居通議·文章四》:“某不材,見棄于時,桑梓羞之。” 沉從文 《王謝子弟》:“ 七爺 回信表示農會當然愿意服務,因為一面是為桑梓服務,一面且與素志相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