性命 1.中國古代哲學范疇。指萬物的天賦和稟受。 2.生命。 3.本性。
生命 由高分子的核酸蛋白體和其他物質(zhì)組成的生物體所具有的特有現(xiàn)象。與非生物不同,生物能利用外界的物質(zhì)形成自己的身體和繁殖后代,按照遺傳的特點生長、發(fā)育運動,在環(huán)境變化時常表現(xiàn)出適應環(huán)境的能力。
1.人的生命。
2.人的壽命。
3.指傷害他人性命的事件或案件。
(1)
人命關(guān)天
(2) ∶指人的壽命
人命有長有短
(3) ∶指人的命運
(1).人的生命。《管子·度地》:“﹝繕修城郭﹞福及子孫,此謂人命萬世無窮之利,人君之葆守也?!?span id="fpv1p7rbbb" class="shu">《后漢書·鐘離意傳》:“詔有司,慎人命,緩刑罰。” 宋 蘇軾 《思子臺賦》:“忸君王之好殺兮,視人命猶昆蟲。” 老舍 《駱駝祥子》二三:“我還救過人命呢,跳河的,上吊的,我都救過,有報應沒有?沒有!”
(2).人的壽命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解除》:“國期有遠近,人命有長短?!?三國 魏 曹植 《送應氏》詩之二:“天地無終極,人命若朝霜。”
(3).指傷害他人性命的事件或案件。 元 無名氏 《延安府》第三折:“你孩兒為人命犯了王條,我可便依國法非私怨?!?span id="fpv1p7rbbb" class="shu">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》第十四回:“一條人命大事,輕輕被他瞞過。” 老舍 《茶館》第一幕:“假若真打起來,非出人命不可?!?br/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