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材 文藝作品中具體描寫的生活事件和現(xiàn)象。由作者對生活素材經(jīng)過選擇、集中、提煉加工而成。有時也指作品所表現(xiàn)的生活范圍,如“戰(zhàn)爭題材”、“工業(yè)題材”等。
文體 1.文雅有節(jié)的體態(tài)。 2.指身體。用為敬詞。 3.文章的風格或結(jié)構(gòu)﹑體裁。 4.字體。 5.文娛體育的簡稱。
又稱“樣式”。指各種文學作品的類別。一般按作品形象塑造、體制結(jié)構(gòu)、語言運用的不同,把文學分為四大類別,即詩歌、散文、小說、戲劇。每一種體裁中,又可根據(jù)一定的標準,劃分為各種品類的體裁。如戲劇作品按長短大小,可劃分為多幕劇、獨幕劇;按內(nèi)容、性質(zhì),可劃分為歷史劇、現(xiàn)代劇等。
[modes of expression;type of literature;style] 文學作品的分類,可用多種標準來劃分
(1).指詩文的結(jié)構(gòu)及文風詞藻。《宋書·謝靈運傳論》:“爰逮 宋氏 , 顏 謝 騰聲。 靈運 之興會標舉, 延年 之體裁明密,并方軌前秀,垂范后昆。” 明 宋濂 《題永新縣令烏繼善文集后》:“其所造固有淺深高下之殊,而體裁終不失於古。” 劉半農(nóng) 《詩選·自序》:“又一層是要借此將我在詩的體裁上與詩的音節(jié)上的努力,留下一些影子。”
(2).文學的樣式。指文學作品的類別,如詩、小說、散文、戲劇等。 胡適 《論短篇小說》:“最高的如《世說新語》,其中所記,有許多很有‘短篇小說’的意味,卻沒有‘短篇小說’的體裁。” 秦牧 《<長河浪花集>序》:“雖然也寫些文學評論和其他體裁的文學作品,但傾注主要精力的卻是散文。”
(3).指字體結(jié)構(gòu)。《法書要錄》卷六引 唐 竇臮 《述書賦下》:“體裁,一舉一措,盡有憑據(jù)。”
(4).體制。 清 王韜 《設(shè)官泰西上》:“彼賢豪之所以取信於西人者,不過在貿(mào)易場中焉耳,於國家政事體裁,未必能知之也。” 梁啟超 《政治學大家伯倫知理之學說》四:“或謂一民族相結(jié)合,雖未具國家之體裁,亦可謂之有主權(quán)。”
(5).風度姿態(tài);風格。 唐 孫棨 《北里志·海論三曲中事》:“比見 東洛 諸妓體裁,與諸州飲妓固不侔矣,然其羞匕筯之態(tài),勤參請之儀,或未能去也。” 明 唐順之 《周襄敏公傳》:“公既素豁達不拘謭,有帥臣體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