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盛 1.盛多﹑繁集貌。 2.興隆;興盛。
興盛 1.興旺發達。
興旺 1.興盛﹐旺盛。
發揚 ①發展和提倡(優良作風、傳統等):~光大 ㄧ~民主ㄧ~勤儉節約、艱苦奮斗的精神。 ②發揮:~火力,消滅敵人。
發展 ①事物由小到大、由簡單到復雜、由低級到高級的變化:事態還在~ㄧ社會~規律。 ②擴大(組織、規模等):~新會員 ㄧ~輕紡工業。
繁華 (城鎮、街市)繁榮熱鬧:王府井是北京~的商業街。
繁榮 ①(經濟或事業)蓬勃發展;昌盛:經濟~ㄧ把祖國建設得~富強。 ②使繁榮:~經濟ㄧ~文化藝術事業。
茂盛 ①植物茂密旺盛:樹木茂盛。 ②事業興盛;功德卓著:生意茂盛|功德茂盛。
蓬勃 繁盛:朝氣蓬勃|蓬勃向上的事業。
旺盛 1.熾盛。 2.興旺。 3.謂情緒強烈﹑高漲。 4.繁茂,生命力強。
強盛 1.亦作"強盛"。 2.強大興盛。 3.謂青壯年。 4.猶強健。
昌隆 1.使昌盛。 2.興旺發達。
隆盛 〈書〉①昌盛;興盛:國勢~。 ②盛大。
繁盛 ①繁榮興盛:這個城市越來越~了。 ②繁密茂盛:花草~。
煥發 ①光彩四射:精神~ㄧ容光~。 ②振作:~激情 ㄧ~革命精神。
榮華 1.草木茂盛﹑開花。 2.指茂盛的花。 3.朝菌的別名。
郁勃 1.郁結壅塞。 2.形容氣勢旺盛或充滿生機。 3.茂盛,繁盛。 4.形容回旋貌。
興隆 1.興旺隆盛。
暢旺 1.繁榮。 2.旺盛。
富強 (國家)出產豐富,力量強大:繁榮~ㄧ國家~,人民安樂。
發財 ①獲得大量錢財:~致富ㄧ升官~。 ②客套話,問人在哪里工作稱在哪里發財。
發跡 指人變得 有錢有勢:~變泰。
復興 ①衰落后再興盛起來:民族~ㄧ文藝~。 ②使復興:~國家ㄧ~農業。
進展 (事情)向前發展:~神速ㄧ推廣工作有~。
掘起 1.崛起,突起。掘,通"崛"。
①(事物)已有充分發展;(事業)興盛:肌肉~ㄧ四肢~ㄧ工業~ㄧ交通~。
②使充分發展:~經濟ㄧ~貿易。
[developed;flourishing] [事物]已充分發展,各方面先進
發達國家
(1).興盛;興旺。 唐 蕭穎士 《蓬池禊飲序》:“禊,逸禮也, 鄭 風有之,蓋取諸勾萌發達,陽景敷煦。” 元 高文秀 《襄陽會》第二折:“ 劉備 孤窮,未知何日發達。” 梁啟超 《新民說》第二節:“自十六世紀以來(約三百年前), 歐洲 所以發達,世界所以進步,皆由民族主義所磅礴沖激而成。” 郭沫若 《我的童年》第一篇一:“在客籍中我們一姓比較發達,因而和 楊 姓便成了對立的形式。” 沉從文 《貴生》:“如今來在橋頭開鋪子,生意發達是很自然的。”
(2).顯達;騰達。 元 馬致遠 《薦福碑》第一折:“ 張鎬 ,幾時是你那發達的時節也呵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“本道看你的文字,火候到了,即在此科,一定發達。” 葉圣陶 《倪煥之》二:“他父親想……兒子總要讓他發達,習商當然是不對的。” 沉從文 《顧問官》:“有人說顧問額角放光,像是個發達相,最近一定會作縣知事。”
(3).發跡。指窮人變得有錢有勢。《水滸傳》第四四回:“ 石秀 道:‘小人只會使些槍棒,別無甚本事,如何能夠發達快樂?’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五四回:“如果不是用點機變,發一注橫財,那里能夠發達。” 曹禺 《北京人》第三幕:“ 江泰 ,只要你肯動一動你的腿,你不會不發達的。”
(4).充分發展。 章炳麟 《文學說例》:“新鑄造語,蓋言語發達之端,新陳代謝之用也。” 魯迅 《朝花夕拾·藤野先生》:“他接著便講述解剖學在 日本 發達的歷史。” 郭沫若 《中國史稿》第一編第一章第一節:“人類體質的發達,逐步提高了他們的勞動本領,加強了他們改造世界的能力。” 艾蕪 《都江堰的神話故事》:“由于科學的發達,證明月球上沒有 嫦娥 。”
(5).使充分發展。 宋 蘇軾 《御試重巽申命論》:“至於風……發達萬物,而天下不以為德。” 孫中山 《學生要立志做大事不可做大官》:“近代人類立志的思想,是注重發達人群,為大家謀幸福。” 魯迅 《且介亭雜文·論“舊形式的采用”》:“舊形式的采取……恰如吃用牛羊,棄去蹄毛,留其精粹,以滋養及發達新的生體,決不因此就會‘類乎’牛羊的。”
(6).發表,表達。 梁啟超 《論書法》:“生於言論不自由時代,政見不可以直接發達,故為之符號標識焉以代之。”
(7).猶普遍。 魯迅 《準風月談·豪語的折扣》:“其實,這故作豪語的脾氣,正不獨文人為然,常人或市儈,也非常發達。” 魯迅 《南腔北調集·上海的兒童》:“蒼蠅成群的在飛,孩子成隊的在鬧,有劇烈的搗亂,有發達的罵詈,真是一個亂烘烘的小世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