幽邃 1.幽深;深邃。 2.指僻遠之地。 3.深奧。
1.深而幽靜。
2.引申為遙遠;久遠。
3.幽僻之處。
4.指隱士。
5.深奧;玄虛。
花木幽深
(1).深而幽靜。《易·繫辭上》:“無有遠近幽深,遂知來物。” 唐 劉長卿 《喜朱拾遺承恩拜命赴任上都》詩:“ 滄州 離別風煙遠,青瑣幽深漏刻長。” 明 蔣一葵 《長安客話·功德寺》:“幽深雅稱逸人居,高靚真堪仁者樂。” 徐遲 《我們工地的農場》:“他們好像走進一個幽深的峽谷。”
(2).引申為遙遠;久遠。 三國 魏 嵇康 《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》之七:“雖曰幽深,豈無顛沛?” 清 李漁 《閑情偶寄·詞曲上·詞采》:“其事不取幽深,其人不搜隱僻,其句則採街談巷議。”
(3).幽僻之處。 漢 禰衡 《鸚鵡賦》:“嬉游高峻,棲峙幽深。” 晉 張翰 《雜詩》:“延頸無良涂,頓足託幽深。” 唐 于鵠 《過凌霄洞天謁張先生祠》詩:“志人愛幽深,一住五十年。”
(4).指隱士。 宋 曾鞏 《明州謝到任表》:“遠自巖穴之幽深,旁暨草萊之疏賤,莫不從容賜對,以盡其情;委曲因能,以盡其用。”
(5).深奧;玄虛。 金 王若虛 《謬誤雜辨》:“學者于義訓幽深隱奧者,容有差誤,至于此類如辨黑白矣。” 清 龔自珍 《己亥雜詩》之二七三:“欲求縹渺反幽深,悔殺前番拂袖心。” 清 曾國藩 《復劉霞仙中丞書》:“索之幽深而成之易簡,將必犁然有當於人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