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息 ①生息與衰減,泛指盛衰、生滅:天地盈虛,與時消息|消息盈虛,終則有始。 ②音信:至今仍無失蹤孩子的消息|走露消息。 ③開關機件的裝置:不巧撞開消息,掉下地道。 ④迅速及時和簡要報道社會事實的一種新聞體裁。用電報傳遞的稱“電訊”,特別簡短的稱“簡訊”、“簡明新聞”。 ⑤為傳送信息所需制作的載體。為該信息的調(diào)制波或符號組合。前者為連續(xù)的時間函數(shù),稱為“連續(xù)消息”,如語言、圖像等;后者為離散的時間函數(shù),稱為“離散消息”,如狀態(tài)、字母、數(shù)字等。同樣,郵件和信鴿也是消息的一種形式。
音訊 1.音信。
信息 ①音信;消息:互通信息|遠隔重洋,信息不通。 ②通信系統(tǒng)傳輸和處理的對象,一般指事件或資料數(shù)據(jù)。其量值取決于事件的不確定性,若接收端無法預估事件所含內(nèi)容和意義,信息量就越大。通常以事件發(fā)生概率的對數(shù)測度來度量。
音信 指消息或往來的信件:音信杳無|互通音信。
訊息 1.信息﹔消息。
①借助語言、文字、圖片、錄像等,向公眾傳播的消息。具有現(xiàn)實性、時間性、公開性和連續(xù)性等特點,以及傳遞信息、宣傳鼓動、服務社會、提供知識等功能。從事采集、傳播新聞的專門機構有通訊社、報社、廣播電臺、電視臺等。
②泛指社會上新近發(fā)生的事情。
③新聞體裁。包括消息、通訊、特寫等。
新近聽來的事。社會上新近發(fā)生的事情;宋時指有別于正式朝報的小報
(1).新近聽來的事。社會上新近發(fā)生的事情。 唐 李咸用 《春日喜逢鄉(xiāng)人劉松》詩:“舊業(yè)久拋耕釣侶,新聞多説戰(zhàn)爭功。” 明 陳繼儒 《安得長者言》:“ 吳 俗坐定,輒問新聞。此游閒小人,入門之漸,而是非媒孽交搆之端也。”《紅樓夢》第一回:“當下哄動街坊,眾人當作一件新聞傳説。” 袁靜 《伏虎記》第四十回:“連長連長,大新聞哪,你這個大活人成了烈士了!”
(2).新知識。 宋 蘇軾 《次韻高要令劉湜峽山寺見寄》:“新聞妙無多,舊學閑可束。”
(3). 宋 時指有別于正式朝報的小報。 宋 趙昇 《朝野類要·文書》:“朝報,日出事宜也。每日門下后省編定,請給事叛報,方行下都進奏院報行天下。其有所謂內(nèi)探、省探、衙探之類,皆衷私小報,率有漏泄之禁,故隱而號之曰新聞。”
(4).指報紙。亦指報紙、廣播電臺、電視臺對新近發(fā)生的事情的報道。 宋教仁 《宋漁父日記》:“吾并將此文譯為 英 、 佛 、 露 、 獨 各文,送各國新聞登之。” 老舍 《茶館》第二幕:“ 長辛店 大戰(zhàn)的新聞,買報瞧瞧 長辛店 大戰(zhàn)的新聞!” 曹禺 《日出》第二幕:“我都想過,畫報上一定登那么老大的照片,我的, 胡四 的,我們倆的,報紙每天登著我們蜜月的新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