震動 1.震驚﹐驚動。 2.受到外力影響而顫動。 3.比喻盛怒﹔威嚴。 4.轟動﹔激動。
流動 ①(液體或氣體)移動:溪水緩緩地~ㄧ空氣~就形成風。 ②經常變換位置(跟‘固定’相對):~哨ㄧ~紅旗ㄧ~售貨車ㄧ電影放映隊常年在農村~。
崎嶇 高低不平的樣子:山嶺崎嶇|火把照著崎嶇險峻的羊腸小道。
晃動 搖晃;擺動:小樹被風吹得直~。
滾動 一個物體(多為圓球形或圓柱形)在另一物體上接觸面不斷改變地移動:車輪~。
升沉 1.升降。舊時謂仕途得失進退。 2.升降。謂際遇的幸與不幸。 3.升降。高低上下。 4.升降。價錢的漲落。 5.升降。謂時代的變遷與推移。 6.褒貶。
①一起一落,高低不平:山巒起伏|連綿起伏的群山|鼾聲起伏。
②比喻興衰:萬古陳往還,百代勞起伏。
(1) [rise and fall;undulate]
(2) 上升和下降
散見坡坨起伏間。——[英]赫胥黎著、 嚴復譯《天演論》
內部斗爭時有起伏
(3) 比喻感情、關系等起落變化,也指世事興盛衰落
心潮起伏
(1).一起一落。 漢 焦贛 《易林·蒙之坎》:“白龍黑虎,起伏暴怒。”《后漢書·皇后紀上·光武郭皇后論》:“物之興衰,情之起伏,理有固然矣;而崇替去來之甚者,必唯寵惑乎?” 宋 陸游 《記夢》詩:“浩如怒風駕秋濤,起伏奔蹴何其豪。” 清 紀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消夏錄三》:“於是諸念起伏,生滅於心中。” 蕭也牧 《秋葵》:“我在門口輕輕地喊了幾聲‘ 秋葵 ’,回答我的仍是起伏的鼾聲。”
(2).比喻盛衰、興廢。 南朝 宋 顏延之 《始安郡還都與張湘州登巴陵城樓作》詩:“萬古陳往還,百代勞起伏。” 唐 柳宗元 《讀書》詩:“上下觀古今,起伏千萬途。”
(3).高低不平貌。 南朝 陳后主 《三洲歌》:“沙汀時起伏,畫舸屢淹留。” 續范亭 《南泥灣概況》詩:“山陵起伏森林茂,溝壑縱橫雨露多。”
(4).參差不齊。 清 顧炎武 《菰中隨筆》:“及晚代風烈漸衰,非才有起伏,蓋所遭之時異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