良藥苦口是什么意思
好藥往往味苦難吃。比喻忠言逆耳。
國語辭典能治病的藥,多味苦難咽。比喻諫言多拂逆于心,但卻有益于人。《韓非子.外儲說左上》:「夫良藥苦于口,而智者勸而飲之,知其入而已己疾也。」《三國志.卷五九.吳書.吳主五子傳.孫奮傳》:「夫良藥苦口,惟疾者能甘之;忠言逆耳,惟達者能受之。」近忠言逆耳反花言巧語
成語解釋 | 良:好;苦口:口味苦。有療效的好藥往往味苦難吃。比喻勸誡、批評的話;雖然聽起來不舒服;但很有益處。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晉 陳壽《三國志 吳志 孫奮傳》:“夫~,惟疾者能甘之;忠言逆耳,惟達者能受之。” |
常用程度 | 常用成語 |
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成語用法 | 主謂式;作主語、賓語、分句;用于規勸 |
成語結構 | 主謂式成語 |
產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良,不能讀作“lián”。 |
成語辨形 | 苦,不能寫作“若”。 |
近義詞 | 忠言逆耳 |
反義詞 | 口蜜腹劍 、笑里藏刀 、甜言蜜語 |
成語例子 | 夫良藥苦口,惟冼者能甘之。忠言逆耳,惟達者能受之。(《三國志 吳志 孫奮傳》) |
成語謎語 |
好藥往往味苦難吃。比喻忠言逆耳。
國語辭典能治病的藥,多味苦難咽。比喻諫言多拂逆于心,但卻有益于人。《韓非子.外儲說左上》:「夫良藥苦于口,而智者勸而飲之,知其入而已己疾也。」《三國志.卷五九.吳書.吳主五子傳.孫奮傳》:「夫良藥苦口,惟疾者能甘之;忠言逆耳,惟達者能受之。」近忠言逆耳反花言巧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