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語分開解釋
吞舟 : 語出《莊子·庚桑楚》:“吞舟之魚,碭而失水,則蟻能苦之。”能吞食小船的魚,指大魚:網漏吞舟。吞舟之魚是什么意思
能吞舟的大魚。常以喻人事之大者。 國語辭典能吞舟的大魚。語出《莊子.庚桑楚〉:「吞舟之魚,碭而失水,則蟻能苦之。」后比喻犯大罪的人。《史記.卷一二二.酷吏傳.序》:「漢興,破觚而為圜,斲雕而為樸,網漏于吞舟之魚,而吏治烝烝,不至于奸,黎民艾安。」
成語解釋 | 能吞舟的大魚。常以喻人事之大者。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《莊子·庚桑楚》:“吞舟之魚,碭而失水。”《列子·楊朱》:“吞舟之魚,不游枝流;鴻鵠高飛,不集污池。”《史記·酷吏列傳序》:“網漏于吞舟之魚,而吏治烝烝,不至于奸,黎民艾安。” |
常用程度 | 一般成語 |
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成語用法 | 作賓語;多用于比喻句 |
成語結構 | 偏正式成語 |
產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|
成語辨形 | |
近義詞 | |
反義詞 | |
成語例子 | 吾頓八纮之網以收之,即或漏吞舟之魚,而已暴腮斷鰭,頹然老矣。★嚴復《論世變之亟》 |
成語謎語 |
能吞舟的大魚。語出《莊子.庚桑楚〉:「吞舟之魚,碭而失水,則蟻能苦之。」后比喻犯大罪的人。《史記.卷一二二.酷吏傳.序》:「漢興,破觚而為圜,斲雕而為樸,網漏于吞舟之魚,而吏治烝烝,不至于奸,黎民艾安。」